温胆汤
《外台秘要》卷十七引《集验方》:温胆汤
生姜12克 半夏6克(洗)橘皮9克 竹茹6克 枳实2枚(炙)甘草3克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
上六味,切碎,以水1.6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为君;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为臣;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为佐;姜、枣、甘草益脾和胃,协调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温胆汤
半夏(汤洗去滑)麦门冬(去心)各45克 茯苓60克 酸枣仁90克(炒)炙甘草 桂心 远志(去心,姜汁炒)黄芩 萆薢 人参各30克
上药锉散。
化痰和胃,养心安神。治痰饮内阻,心神失养,惊恐失眠,头目眩晕。
每服12克,用长流水1升,加糯米适量,煮沸,扬二三千遍,澄清,每用300毫升,再入药煎至210毫升,去滓,不拘时服。
《世医得效方》卷九:温胆汤
半夏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60克 陈皮90克 甘草(炙)30克 茯苓45克 人参30克
上锉散。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及惊悸自汗,触事易惊者。
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空腹时服。来效,加远志(去心)、姜汁、炒北五味子各30克、酸枣仁30克(蚌粉炒入)。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温胆汤
远志 枣仁 茯神 当归 川芎 钩勾 半夏 广皮 甘草 香附 茯苓
治妇女经行,卒遇惊恐,因而胆怯,神志失守,经血忽闭,面青筋搐,口吐涎沫。
水煎服。
宋·《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温胆汤
温胆汤,出自宋·《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原方出自北周·姚僧恒《集验方》(已佚),由唐·《外台秘要》收录(亦名“姚氏温胆汤”“《集验》温胆汤”),其方无茯苓、大枣,重用生姜四两,合半夏、陈皮、炙甘草各二两共十两性温之品,胜于竹茹二两、枳实二两共四两性凉之品,以制胆寒,而名以“温胆”。宋·《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卷八、卷九、卷十各收录“温胆汤”1首,其中卷九“温胆汤”以《集验》温胆汤减生姜为五片,加茯苓一两半、大枣一枚,减其温性、增其凉性,以欲利胆清胆,并尊胆腑清净以温和为要之意,承袭“温胆”之名。后世医家多从《三因方》之论。
半夏(汤洗七次)、竹茹、麸炒枳实各二两(各6克),陈皮三两(9克),茯苓一两半(4.5克),炙甘草一两(3克),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水煎服。
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温胆汤系中医经典化痰名方,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方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胆气清肃,烦呕得止;枳实破气消痰,与半夏相配,气顺痰消,气滞得畅,胆胃得和;陈皮燥湿化痰,助半夏祛痰,健脾加强枳实行气之力;茯芩健脾渗湿,以绝生痰之源,且有宁心安神之功;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生姜祛痰止呕,又可解半夏之毒;大枣与甘草、茯苓为伍健脾祛湿,又与生姜相配,调和脾胃,使中州得运。诸药相合,化痰而不燥,清热而不过寒,使痰热得化,胆热得清,共奏理气化痰之功。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心律失常、胸痹、脂肪肝、胃溃疡、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慢性咽炎、代谢综合征等证属胆郁痰扰的病症。实验研究表明,温胆汤具有降低皮层多巴胺的含量、升高皮层及海马组织4-轻基苯乙酸的含量、降低炎性细胞因子血清干扰素的浓度、疫抑制细胞因子IL-10的浓度、调节免疫应答、抑制炎症的进展等作用。
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热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