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乌药散
《医学发明》卷三: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 木香 茴香(炒)青皮(去白)良姜(炒)各15克 槟榔2个(锉)川楝子10个 巴豆70粒
上八味,先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候黑色,去巴豆及麸不用,令诸药为末。
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治寒凝气滞所致的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睾丸,喜暖畏寒。
每服3克,温酒送下。疼甚者,炒生姜、热酒下亦得。
方中乌药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行气散结,散寒除湿;槟榔行气破坚,直达下焦;用巴豆炒过的川楝子以去其苦寒之性,增强其行气散结之功。诸药同用,使寒凝解,气滞散,肝脉和,疝痛自除。
宋·《圣济总录》: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散,出自宋·《圣济总录》。本方又名“乌药散”。
乌药、木香、茴香、青橘皮、高良姜各半两(各15克),槟榔二个(9克),川楝子十个(12克)。
川楝子用巴豆微炒,敲破,小麦麸一升同炒,川楝子变黑色时,去巴豆、小麦麸,上除炒巴豆不用外,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3克),食前温酒送下;疼甚,炒生姜、热酒调下。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疏肝行气,散寒止痛。
小肠疝气,前阴牵引脐腹疼痛,睾丸偏坠肿胀,舌淡苔白,脉象沉弦。亦治妇女痛经,瘕聚等气滞寒凝者。
天台乌药散主治气滞寒凝之疝气,以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若用痛经、瘕聚亦须有上述舌、脉。方中以辛温之乌药疏肝行气、散寒止痛;配用青皮疏肝理气、高良姜散寒止痛、木香行气止痛、茴香暖肝散寒,四药皆为辛温芳香之品,从而加强了乌药疏肝行气、散寒止痛之力;又以槟榔下气化滞、直达下焦而破坚。本方以苦寒的川楝子与大辛大热的巴豆同炒,增强川楝子行气散结之效,又减其寒性,而且还吸收了巴豆荡涤攻坚散积的作用。
本方辛散温通力强,买热证者慎用。方中巴豆不宜直接投入方中使用,以免引起腹泻,甚至引起中毒。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睾丸炎、疝气、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肠胀气、妇科炎症、肠痉挛、晚期癌痛等各种痛症。
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