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花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退黄,消肿散结,健脾和胃。
主治
湿热黄疸,赤白带下,淋浊,尿血,小儿夏季热,疟母,消化不良,跌打损伤,外伤感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妊娠慎服。
《贵州民间药物》:“孕妇忌服。”
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黄疸,肺结核。”
2、《福建药物志》:“破结消肿。主治疟母,跌打损伤,外伤感染。”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黄疸,周身发黄:鲜土甘草9g,水杨柳15g,鲜黄栀9g,黄泡刺根9g,枫香根7.5g,加红糖少许。水煎服,日服2次。(《贵州民间药物》)
2、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冷水花全草30g,田基黄30g,黄毛耳草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附注
通过对苗族验方宜肝乐颗粒中冷水花的植物来源及鉴别特征研究,为贵州苗族常用药材冷水花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荨麻科植物冷水花。
形态特征
冷水花,又名长柄冷水麻。多年生草本,具匍匍茎。茎肉质,纤细,中部稍膨大,高25-70厘米,粗2-4毫米,无毛,稀上部有短柔毛,密布条形钟乳体。叶纸质,同对的近等大,狭卵形、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4-11厘米,宽1.5-4.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稀宽楔形,边缘自下部至先端有浅锯齿,稀有重锯齿,上面深绿,有光泽,下面浅绿色,钟乳体条形,长0.5-0.6毫米,两面密布,明显,基出脉3条,其侧出的二条弧曲,伸达上部与侧脉环结,侧脉8-13对,稍斜展呈网脉;叶柄纤细,长17厘米,常无毛,稀有短柔毛;托叶大,带绿色,长圆形,长8-12毫米,脱落。花雌雄异株;雄花序聚伞总状,长2-5厘米,有少数分枝,团伞花簇疏生于花枝上;雌聚伞花序较短而密集。雄花具梗或近无梗,在芽时长约1毫米;花被片绿黄色,4深裂,卵状长圆形,先端锐尖,外面近先端处有短角状突起;雄蕊4,花药白色或带粉红色,花丝与药隔红色;退化雌蕊小,圆锥状。瘦果小,圆卵形,顶端歪斜,长近0.8毫米,熟时绿褐色,有明显刺状小疣点突起;宿存花被片3深裂,等大,卵状长圆形,先端钝,长及果的约1/3。花期6-9月,果期9-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50-1400m的林下或沟旁阴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