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
温中消食,散寒止痛,活血,止咳平喘。
主治
主要用于胃寒冷痛,噎膈吐逆,腹痛泄泻,消化不良,风湿关节冷痛,跌打损伤,风寒咳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捣敷。
化学成分
种子含油0.6%,中含0.5%棕榈酸和一种酚类物质,油的低温馏出部分含1,8-桉叶素7%,高温馏出部分含30%α-石竹烯和一种倍半萜烯醇。尚含良姜素及山姜素。 药理作用
1、对离体肠平滑肌的影响:华山姜煎剂小剂量使小鼠、豚鼠小肠收缩加强,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表现肌张力降低,振幅减少,能部分拮抗乙酰胆碱或氯化钡引起肠管紧张性及强直性收缩。华山姜非挥发性成分使兔小肠活动略增强,挥发性成分使肠管轻度兴奋,随后转入明显抑制,张力降低,收缩频率减慢,振幅减少,并随着浓度不同能部分或完全拮抗乙酰胆碱、氯化贝引起肠管兴奋或痉挛。
2、对肠道推进运动的影响:华山姜煎液0.5g/kg小鼠灌胃能使肠道推进运动加快。
毒理作用
经急性毒性试验25g/kg(量大容积)灌胃1次,观察3天,未见小鼠中毒症状和死亡,亚急性毒性试验,大鼠每日灌胃华山热浸液1.62g/kg,连续30天,结果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病理检查无特殊异常。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胃中冷,吐水,不下食。
2、《本草纲目》:温中下气,消食益智。
3、《植物名实图考》:治胃病。
4、《贵州草药》:散寒止痛,定喘。
5、《广西药植名录》:治胃寒冷病,噎膈呕吐,腹痛泄泻,消化不良。
;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胃气痛:山姜30g。煨水服。
2、治风湿关节冷痛:山姜、石南藤、香樟根、红禾麻各30g。煨水服,每日3次。
3、治喘咳:山姜适量。泡童便3d,取出晒干,用30g泡酒250g。每日早晚各服15g。
4、治肺痨咳嗽:山姜、干姜、核桃仁各15g。蒸蜂蜜30g服。(1-4方出自《贵州草药》)
相关配伍
;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切段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茎呈圆柱形或块状,长7-10cm,直径0.3-1cm,顶端渐尖细,多数有分枝。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有明显的环节,节上有鳞片样的叶柄残基及须根痕,节间距0.3-1cm,有较顺直的纵皱纹。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淡黄色,纤维性。气微香,味稍辛辣。以质坚实、粗壮、断面色淡黄、气香烈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姜科植物华良姜。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约1m。根茎匍匐,肉质。叶互生;叶柄鞘状抱茎;叶舌膜质,长4-10mm,2裂,具缘毛;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0-30cm,宽3-10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渐狭,两面均无毛;总状圆锥花序顶生,长10-30cm,分枝短,长3-10mm,其上有花2-4朵;小苞片长1-3mm,花时脱落;花白色萼管状,长约5mm,先端具3齿;花冠管略超出,花冠裂片长圆形,长约6mm,后方的一枚较大,兜状;唇瓣卵形,长6-7mm,先端微凹,侧生退化雄蕊2,钻状,长约1mm;花丝长约5mm,花药长约3mm;子房无毛。果球形,直径5-8mm。花期5-7月,果期6-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2500m的山谷、溪边、疏林下等潮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