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
驱风除湿,清热解毒。
主治
风湿疼痛,破伤风,痈肿,恶疮,疥疮,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全草研末,撒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服。
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
相关论述
1、《贵州草药》:“驱风,除湿,解热,熄风,解毒。”
2、《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主治恶疮,疥疮,食管癌,子宫癌,乳腺癌,外伤出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劳伤:排风藤90g,泡酒500g服。(《贵州草药》
2、治半边风:排风藤60-120g,熬水洗全身;又可用排风藤叶研末,每次3g,用酒吞服。(《贵州草药》)
附注
果实亦供药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圆柱形,长1-1.2cm,直径2-7mm;外表黄绿或棕绿色,被稀疏短柔毛,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上部常中空。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卵圆状椭圆形或提琴形,长3-7.5cm,宽1.5-4cm,齿裂或3-5羽状深裂或不裂,裂片有波状齿或浅裂,两面疏被短柔毛。果实黄绿色或暗红色,内藏多数种子。气微,味苦。
以粗壮、叶绿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茄科植物欧白英。
形态特征
无刺草质藤本,无毛或被稀疏的短柔毛,小枝干时灰绿色,具细条纹。叶戟形,长3-7.5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戟形,齿裂或3-5羽状深裂,中裂片较长,其边缘有时具不规则的波状齿或浅裂,两面均被稀疏的短柔毛,中脉明显,侧脉每边4-7条,纤细;叶柄长约1-2厘米。聚伞花序腋外生,多花,总花梗长约1-2厘米,花梗长约0.8-1厘米,被稀疏短柔毛;萼杯状,直径约2.5毫米,5裂,裂片三角形,端钝;花冠紫色,直径约1厘米,花冠筒隐于萼内,长不到1毫米,冠檐长约6.5毫米,5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花丝短,长约0.5毫米,花药长约2.5毫米,顶孔略向内;子房卵形,直径约1毫米,花柱纤细,丝状,长约5.5毫米,柱头小,头状。浆果球状或卵状,直径约6-8毫米,成熟后红色,种子扁平,近圆形,直径约1.5-2毫米。花期夏季,果熟期秋季。
分布区域
四川、云南。
道地产区
四川、云南。
生长环境
生长于林边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