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清热,活血止痛。
主治
风热头痛,咳嗽,痧疹,痢疾,跌打伤痛,干血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化学成分
戟叶蓼全草中含水蓼素,槲皮甙。其芽叶中含矢车菊甙,卡宁,花青素鼠李葡萄糖甙,石蒜花青甙,芍药花甙,矢车菊素,飞燕草素,芍药花素,锦葵花素和2,6-二甲氧基苯醌。
药理作用
本品所含槲皮甙有抗病毒作用,对鼠体组织和鸡胚中的流感病毒A有消除作用,也有抗水疱性口炎病毒作用。本品所含2,6-二甲氧基苯醌对苯并咪唑类抗真菌药有解毒作用。
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捣浆,以新汲水冲服,疗痧症。”
2、《湖南药物志》:“止泻镇痛,祛湿热。”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偏头风:藏氏蓼30g,黄荆子30g。共研末,酒调敷。
2、治湿热头痛:藏氏蓼30g,石膏粉9g。研末,水调敷。
3、治腹泻:藏氏蓼煎水,砂仁末1.5g,冲服。
4、治跌打损伤:藏氏蓼30g,栀子15g。共研未,酒调敷。
5、治月干痨:藏氏蓼30g,月季花9g。水煎,兑红糖,分2次服。(1-5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蓼科蓼属戟叶蓼。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木,高30-70cm。茎直立或上升,下部有时平卧,有匍匐枝,四棱形,沿棱有倒钩刺。叶互生;叶柄有狭翅和刺毛;托叶鞘膜质,圆筒状,通常边缘草质,绿色,向外反卷;叶片戟形,长4-9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略呈心形,边缘有短睫毛,上面疏生伏毛,下面沿叶脉生伏毛。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卵形,绿色,生短毛;花梗密生腺毛和短毛;花白色或淡红色;花被5深裂;雄蕊8;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卵形,有三棱,黄褐色,平滑,无光泽。花果期7-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草地、湿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