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
化痰消积,清热燥湿。
主治
痰饮咳嗽,呕逆,疳积,白带,湿疹,痱子,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3-6g。外用:适量,干糁;或调敷。
注意事项
《本草汇言》:“诸病属脾肺虚寒而无火者,须禁用之。”
药理作用
加蚌壳粉喂饲大鼠及小鼠,皆无增进体重的作用。其吸收率为14.45%,绝对吸收量为12.67mg,比磷酸氢钙组和对照组高,股骨X线片及钙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骨质钙化好,故蚌粉钙有一定效用。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烂壳为粉,饮下。主反胃,心胸间痰饮。”
2、《日华子》:“治疳,止痢并呕逆;痈肿醋调敷。”
3、《纲目》:“解热燥湿,化痰消积。止白浊、带下、痢疾,除湿肿、水嗽,明目,擦阴疮、湿疮、疿痒。”
4、《得宜本草》:“治久嗽不止。”
5、《医林纂要·药性》:“治顽痰,止咳嗽,清心保肺。”
6、《得配本草》:“制石亭脂、硫黄。”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伤损大吐血,或因酒食饱,低头掬损吐血过多,并血妄行,口鼻俱出,但声未失者:蚌粉、百草霜各等分。为末,每一二钱,糯米饮调服,侧柏枝研汁尤效。如鼻衄、舌衄及灸疮出血,并用干糁立止。(《医学入门》蚌霜散)
2、治积聚涎块,结于心腹之间,致令心腹刺痛,日久不愈,或干呕减食:蚌粉一两,巴豆七粒(去壳及膜)。上二味同炒令赤,去巴豆不用,只以醋丸其粉,如梧子大。丈夫脐腹痛,炒茴香油吞下二十丸;妇人血气,炒姜酒下;败血冲心,童便和当归酒服;常服姜酒下。(《世医得效方》炒粉丸)
3、治翻胃:真蚌粉,每服二钱,姜汁米饮调下。(《世医得效方》)
4、治小儿疳困:龙胆草,蚌粉。为末,每服半钱,用米饮调下。(《普济方》粉龙丸)
5、治痈疽赤色肿有尖头者:醋和蚌蛤灰涂,干者易之。(《千金要方》)
6、治热疿:蚌粉四两,绿豆粉二两,滑石一两。为末,干擦之。(《卫生易简方》)
7、治阴囊湿疹:煅蚌壳研细末,撒敷患处。
8、治湿疹:煅蚌壳9g,黄柏15g。研细末,撒敷患处,或用油调涂患处。(7-8方出自《广西药用动物》)
9、治汤泡火烧溃烂,并下部恶疮:大蚌(一二个,用文武火一盆,上架铁楞,置蚌煅之),冰片(每散一两,加冰片三分)。为末,研匀。湿烂者,用筛筛上,自然收燥。如湿再加,不可剥去,燥则用麻油调涂,痂落自愈。如治恶疮,亦用麻油调涂。(《医级》珠窝散)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取蚌壳洗净,刮去黑皮,捣碎,研粉或煅后研粉。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蚌科动物褶纹冠蚌、三角帆蚌和背角无齿蚌等蚌类。
形态特征
1、褶纹冠蚌:贝壳较大,略呈不等边三角形。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高,后背缘向上斜出伸展成为大形的冠。壳的后背部自壳顶起向后有一系列的逐渐粗大的纵肋。腹缘长近直线。壳面深黄绿色至黑褐色,壳顶常受侵蚀而丢失表层颜色。珍珠层有光泽。
2、三角帆蚌:贝壳大而扁平,壳质坚硬,外形略呈三角形。左右两壳顶紧接在一起,后背缘长,并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状后翼,前背缘短小,呈尖角状。腹缘近直线,略呈弧形。壳面不平滑,壳顶部刻有粗大的肋脉。生长线同心环状排列,距离宽。贝壳内面平滑,珍珠层乳白色。
3、背角无齿蚌:贝壳外形呈有角突的卵圆形,前端稍圆,后端呈斜切状,腹缘呈弧形。后背部有自壳顶射出的三条粗肋脉。壳面绿褐色。闭壳肌痕长椭圆形。壳内面珍珠层乳白色。
分布区域
1、褶纹冠蚌:分布于全国各地。
2、三角帆蚌:分布于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3、背角无齿蚌:分布于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