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祛风,解毒消肿。
主治
跌打损伤,骨折,大麻风,风湿痛,久痢,疳积,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研末,3-9g;或浸酒。外用:适量,膏涂或研末撒。
注意事项
孕妇禁服。无风湿瘀血凝滞者慎服。
化学成分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论述
1、《开宝本草》:“解生金毒。人中金药毒者,取金蛇四寸,炙令黄,煮汁饮,频服之,以瘥为度。银蛇解银药毒。”
2、《本草图经》:“能解众毒,止泻泄及邪热。”
3、《纲目》:“疗久痢。”
4、《滇略》:“治恶疽,腰以上用首,腰以下用尾;又治大麻风及痢。”
5、《滇黔记游》:“接断骨。”
6、《纲目拾遗》:“肉熬膏,箍痈疽,去风疠,其骨醋磨,围肿毒。”
7、《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续绝伤,祛风湿,消肿毒,去瘀血,接筋骨。治跌打损伤,大麻风及痈肿等症。”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跌伤、骨折:碎蛇15g,乳香9g,没药9g,自然铜12g。水2碗,煎取1碗,分2次服。(《广西药用动物》)
2、治风湿痛:脆蛇5条,用白酒500ml浸泡。10d后,饮酒。每次5-10ml,每日2次。(《中国动物药》)
3、治久痢:金星鳝(酥炙)、白矾、铅丹各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米饮调下,食前。(《圣济总录》金星鳝散)
4、治营养不良,头晕目眩:脆蛇去头,瓦上焙干,研细末,开白水冲服,每服10g,日服2次。(《中国动物药》)
5、治小儿疳积:碎蛇1条。去头、皮和内脏,和瘦猪肉同蒸吃,每日1条,共吃4条。
6、治外伤出血:碎蛇、飞龙掌血(根皮)各等量。共研末,外撒伤口。(5-6方出自《广西药用动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季捕捉,捕后放入瓦缸中,用酒醉死;或放在锅内用微火烘死,以头为中心,盘成圆盘形,用竹签固定,烘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盘形,头居中,尾在外,盘径6-10cm。背面棕黄色或绿褐色,有光泽,腹面呈黄白色,带有竹签痕迹。腹侧各有1条凹沟。头三角形,尾细尖,体轻,质脆。气微腥。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蛇蜥科动物脆蛇蜥。
形态特征
全长50cm左右,尾长约占3/5以上。背面肉色,两侧略偏紫,性还有长短不一的翡翠色横斑,腹面黄白色。头被以单枚的前额鳞,额鳞及间顶鳞较大。吻鳞与前额鳞间相隔2枚小鳞,眼小,眼径约为吻长的1/3;耳孔小,几乎与鼻孔等大,躯干两侧有纵沟,纵沟上方的背鳞14-16行,中央8-10行具棱,纵沟以下的腹鳞10行,尾腹面鳞片具鳞,受惊扰时,尾易自截为数段。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西、四川、云南、贵州。
道地产区
产于华南、华东地区。销长江南部大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