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镇惊,消肿。
主治
风热惊痫,小儿脐风,消渴,喉痹,痄腮,瘰疬,痈肿丹毒,痔疮,脱肛,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捣汁;或焙干研末,1-3g。外用:适量,捣敷;或焙干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不宜久服;脾胃虚寒者禁用;畏盐;非真有风热者不宜用;小儿薄弱多泄者不宜用。
相关论述
《本草图经》:“凡用蜗牛,以形圆而大者为胜。久雨晴,竹林池沼间多有出者,其城墙阴处有一种扁而小者,无力,不堪用。”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避孕。
相关配伍
1、治风邪惊痫,鲜蜗牛10个,蜈蚣1条,全蝎2.1g,朱砂1.5g,钩藤9g,牛胆汁3g。水煎服。孕妇忌服。(《山东药用动物》)
2、治小儿胎热撮口,蜗牛子一十枚(去壳,研细如泥),莳萝末半分。上药同研令匀,用奶汁和涂于口畔。(《圣惠方》)
3、治消渴引饮不止,①蜗牛十四枚,形圆而大者。以水三合,密器浸一宿,取水饮之。(《海上集验方》)②蜗牛(焙)半两,蛤粉、龙胆草、桑根白皮(炒)各二钱半。研末,每服一钱,褚叶汤下。(《圣惠方》)
4、治小便不通,①蜗牛捣贴脐下,以手摩之,加麝香少许更妙。(《简易方论》)②蜗牛15g。水煎,日服3次。(《吉林中草药》)③鲜蜗牛20个,鲜马齿苋30g。捣泥糊状,敷脐处,至排尿后为止。(《青岛中草药手册》)
5、治血热冲肺,鼻衄不止,蜗牛(煿干)一分,乌贼鱼骨半钱。上二味,捣研为散,含水一口,㗜一字入鼻内。(《圣济总录》)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在夏、秋季捕捉活蜗牛,静养以排出粪便,洗净,用沸水烫死,晒干。鲜品先用瓦焙干。
炮制方法
1、蜗牛,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打碎或研粉。
2、煅蜗牛,现行,取净蜗牛,置煅药炉内,用武火煅至红透,取出,晾凉。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药材性状:全体已缩入螺壳内,呈扁球形、球形或类圆锥形,直径约1cm。外表面灰褐色,有光泽,质脆易碎,破碎后内部为乳白色。气微,味微咸。以完整不碎、干净无泥者为佳。
2、饮片性状:蜗牛呈螺旋状扁圆形,大小不等,表面淡褐色或灰白色,有光泽,壳薄。体轻易碎,破碎后内部为乳白色。气微腥,味咸。煅蜗牛形如蜗牛,多已破碎。色灰白。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巴蜗牛科巴蜗牛属动物同型巴蜗牛、华蜗牛属动物华蜗牛及其同科近缘种。
形态特征
1、同型巴蜗牛,别名扁蜗牛,贝壳中等大小,壳质较厚而坚固,全体扁球形。高12mm,宽16mm。有5-6个螺层,体螺层膨大,其高度为全部壳高的3/4;壳顶钝,缝合线深。壳面光滑,呈黄褐色、红褐色或淡灰色。在体螺层周缘和缝合线上,常有一条暗褐色色带。壳口呈马蹄形,脐孔小而深,呈洞穴状。 2、华蜗牛,贝壳中等大,壳质薄而坚实。全体呈低圆锥形,高10mm,宽16mm。有5-5.5个螺层,螺旋部低矮,略呈圆盘状,壳顶尖,缝合线明显。壳面黄褐色或黄色。体螺层极膨大,其周缘具有一条淡褐色色带。此外,在各螺层下部靠近缝合线处也有一条颜色较浅的色带。壳口椭圆形,其内有条白色瓷状的肋。脐孔呈洞穴状。
分布区域
1、同型巴蜗牛,分布于我国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2、华蜗牛,分布于我国吉林、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湖南、四川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