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温中散寒,下气止痛。
主治1、胃寒腹痛、呕吐、呃逆、泄泻: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止痛,降胃气,止呕逆。
2、以本品配胡椒研末,填塞龋齿孔中,可治龋齿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1.5-3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禁服。
化学成分果实含胡椒碱,棕榈酸,四氢胡椒酸,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本品挥发油非皂化物能降低动物外源性及内源性总胆固醇;挥发油能对抗多种条件所致的缺氧及心肌缺血;纠正动物实验性心律失常;并有镇静、镇痛、解热等作用。
毒理作用OPUM小鼠灌胃的LD50及95%可信限为491.73±46.78mg/kg。
相关论述1、《本草纲目》:“荜茇,为头痛、鼻渊、牙痛要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经散浮热也。”
2、《本草便读》:“荜茇,大辛大热,味类胡椒,入胃与大肠,阳明药也。温中散寒,破滞气,开郁结,下气除痰,又能散上焦之浮热,凡一切牙痛、头风、吞酸等症,属于阳明湿火者,皆可用此以治之。”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1、治胃寒脘腹冷痛、呕吐、呃逆、泄泻等,常与干姜、厚朴、附子等配伍,如荜茇丸(《圣济总录》)。
2、治脾胃虚寒之腹痛冷泻,与白术、干姜、肉豆蔻等同用,如荜茇散(《圣济总录》)。
相关配伍1、荜茇配厚朴:荜茇辛热,功善温中散寒,下气开郁;厚朴苦温,功长散结消痞,燥湿下气。两药配伍,可增强燥湿除满,下气宽中的作用,适用于脾胃失和所致脘腹胀满,呕逆等。
2、荜茇配白术:荜茇辛热,偏走胃肠,能温胃腑痼冷,又解大肠寒郁,善于温中散寒,下气开郁,止呕止痛;白术甘温苦燥,善补脾胃,能助运化,又健脾运化水湿,善于补气健脾,渗湿止泻。两药配伍,可增强温中健脾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之泄泻、呕吐等。
3、荜茇配附子:荜茇长于温中散寒,下气开郁;附子善于补火助阳,祛寒止泻。两药配伍,可增强温中助阳,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诸证。
4、荜茇配细辛:荜茇辛热,温散止痛;细辛辛温,辛散止痛。两药配伍,止痛之力加强。适用于风冷牙痛。
5、荜茇配肉豆蔻:荜茇辛热,长于温中散寒,止呕止痛;肉豆蔻辛温,善于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两药配伍,可增强温中健胃,下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之腹痛腹泻等。
鉴别用药1、荜茇与细辛:两药均味辛,归肾经,均可治疗牙痛、头痛。但荜茇温散止痛之力佳,主要用于风冷牙痛。细辛辛温香窜性烈,通窍散寒止痛之力较强,根据配伍的不同,可广泛用于各种牙痛。荜茇又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而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细辛又有发散风寒,温肺化饮之功而用于风寒表证,风寒头痛,鼻塞鼻渊,寒饮咳喘。
2、荜茇与高良姜:两药均辛热,归胃经,均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的功效,均可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但荜茇偏走胃肠,能温胃腑痼冷,又解大肠寒郁,具有温中散寒,下气开郁,止呕止痛之功;高良姜主入胃经,长于散胃寒,善治胃寒疼痛,胃寒吐泻。荜茇偏走阳明经,又可用于牙痛头痛等。
3、荜茇与干姜:两药均辛热,归胃经,均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的功效,均可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但荜茇偏走胃肠,能温胃腑痼冷,又解大肠寒郁,具有温中散寒,下气开郁,止呕止痛之功;干姜主入脾、胃经,为健运脾阳,温中散寒的要药。荜茇又偏走阳明经,又可用于牙痛头痛等。干姜又具有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故又可用于亡阳厥脱,肢冷脉微,痰饮咳喘等。
4、荜茇与小茴香:两药均辛热,归胃经,均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的功效,均可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但荜茇偏走胃肠,能温胃腑痼冷,又解大肠寒郁,具有温中散寒,下气开郁,止呕止痛之功;小茴香主入肝、肾经,兼入脾胃经,能温中理气,调中止呕,芳香开胃。荜茇偏走阳明经,又可用于牙痛头痛等。小茴香又具有温肾暖肝,行气止痛的功效,故又用于下焦寒凝气滞诸证。
5、荜茇与胡椒:二药均源胡椒科植物的果实,均味辛性温热,均善温中散寒止痛,治胃寒脘腹冷痛吐泻。胡椒散寒时,多做调味品,能开胃进食;又兼下气消痰,治癫痫痰多。荜茇散寒持久,多入药用;研末塞牙,又治龋齿痛。
相关药品通窍镇痛散、苏合香丸、牙痛药水、三层茴香丸。
相关方剂木香散(《圣惠方》)、大已寒丸(《和剂局方》)、荜茇散(《外科正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9-10月间果穗由绿变黑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存果柄,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鉴别1、本品粉末灰褐色。石细胞类圆形、长卵形或多角形,直径25-61μm,长至170μm,壁较厚,有的层纹明显。油细胞类圆形,直径25-66μm。内果皮细胞表面观呈长多角形,垂周壁不规则连珠状增厚,常与棕色种皮细胞连结。种皮细胞红棕色,表面观呈长多角形。淀粉粒细小,常聚集成团块。
2、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硫酸1滴,显鲜红色,渐变红棕色,后转棕褐色。
3、取本品粉末0.8g,加无水乙醇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胡椒碱对照品,置棕色量瓶中,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丙酮(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褐黄色斑点。
药材性状果穗圆柱形,稍弯曲,由多数小浆果集合而成,长1.5-3.5cm,直径0.3-0.5cm。表面黑褐色或棕色,有斜向排列整齐的小突起,基部有果穗梗残余或脱落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颗粒状。小浆果球形,直径约1mm。有特异香气,味辛辣。以肥大、饱满、坚实、色黑褐、气味浓者为佳。
常见伪品混淆品:
假蒟:为胡椒科植物假蒟PipersarmentosumRoxl.的干燥未成熟果穗。本品呈长椭圆形,有的呈弯曲状,长1-2.3cm,直径3-7mm。表面黑棕色或黄棕色,具多数卵形或球形小浆果突起。质较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可见球状红棕色种子。气香,味辣。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胡椒科植物荜茇。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质藤本。根状茎直立,多分枝。茎下部匍匐,枝横卧,质柔软,有纵棱和沟槽,幼时被粉状短柔毛。叶互生;下部的叶卵圆形,具较长的柄,向上的叶渐成为卵状长圆形,柄较短,顶端叶无柄,基都抱茎,下面脉上被短柔毛;掌状脉7条,全部基出。花单性异株,无花被;穗状花序与叶对生;雄花序长4-5cm,直径约3mm;总花梗长2-3cm,被短柔毛;苞片近圆形,盾状;雄蕊2,花丝极短;雌花序长1.5-2.5cm,直径约4mm,于果期延长;苞片直径约1mm;子房卵形,柱头3。浆果下部与花序轴合生,先端有脐状凸起,直径约2mm。花期春季,果期7-10月。
分布区域分布于云南东南至西南部,福建、广东和广西有栽培。
道地产区产于广东、云南等地。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亦有分布。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约600m的疏林中。
生长见习原产热带,喜高温潮湿气候,我国主产地云南省盈江县,年平均气温19.3℃,最低月平均气温11.6℃,极端最低气温-1.2℃。幼苗需适度遮荫,否则因光照太强抑制生长,影响产量。花果期需充足光照。宜选山间、盆地、沟边湿润、疏松、肥沃的壤土种植。
繁殖方式用扦插、压条或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1、扦插、压条繁殖:可提早开花结实,保持母株优良性状及控制雌雄株比例。宜在高温、湿润季节进行,插条或压条长度以带3-4个节为宜,用细沙或壤土作苗床,保持湿润,15-20d可生根。待长出4-5个新节时,即可按行株距50cm×50cm定植。
2、种子繁殖:种子阴干可保存半年,晒干则丧失发芽率。气温22-25℃时播种,播前用30-40℃草木灰液浸2h,除去种子表层蜡质有利于出苗。苗长20cm左右可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