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
补肾涩精,健脾利湿,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
主治
肾虚遗精,遗尿,尿频,白浊,带下,泄泻,痢疾,水肿,小儿疳积,咳嗽气喘,跌打损伤,目赤肿痛,痈疮肿毒,毒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炖肉。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注意事项
咳嗽兼表寒者慎服。
化学成分
含蒎立醇、黄酮类、酚性成分、鞣质以及β-谷甾醇。
药理作用
1、止咳、平喘作用:本品及从中分得的咳宁醇(松醇)、以黄酮类物质为主成分的707及以酚性成分为主的607有不同程度的止咳及平喘作用。氨雾引咳法试验中煎剂、咳宁醇、707及607均有显著止咳作用。B谷甾醇灌服500mg/kg对小鼠也有显著止咳效果3,但电刺激猫喉上神经所致咳嗽咳宁醇及707均未见明显作用。在豚鼠离体气管条上707可显著拮抗组胺所致收缩,作用缓慢而持久;组胺喷雾引喘试验中707腹腔注射100~200mg/kg有明显平喘效果,但咳宇醇200mg/kg却无明显作用。小鼠酚红法试验中咳宁醇、707和607均无明显祛痰效果,2.707含柰酚槲皮素、牡荆素荭草素和水杨酸。
2、对子宫的影响:本品乙醇提取物对于已孕或经雌激素敏化的离体大鼠、小鼠、豚鼠和家兔子宫具有显著的兴奋作用,而对未孕子宫则无明显影响。
3、其他作用:本品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等有抑制作用,707对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但咳宁醇及607对上述细菌无明显作用。本品所含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可抑制植物种子发芽。本品所含酚类成分喂饲断奶田鼠3星期,可明显抑制草地田鼠生长,而不抑制大草原田鼠的生长。
毒理作用
咳宁醇10g/kg灌服或静注6.25g/kg,7072.5g/kg,6075g/kg灌服均不引起小鼠死亡。
相关论述
1、《质问本草》:“治跌打损伤,煎之而蒸,能散瘀血。”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益肾,健脾。治小儿疳积,遗尿及治妇女崩、带,并治眼雾。”
3、《湖南药物志》:“清热,收敛,祛风,杀虫。治牙痛,肾气攻心,夜盲疳泻,伤口不敛,皮肤疮毒,犬咬,蛇虫伤,风热湿毒。”
4、《天目山药用植物志》:“益肝明目,利尿解热。治劳伤过度,关节痛,伤风,肝热迫眼赤肿疼痛。”
5、《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消食化积。治刀枪伤,烫伤,疮毒,乳腺炎,蛔虫,催产。”
6、《陕西中草药》:“固肾,健脾,利水,消积。治痞块腹水。”
7、《广西本草选编》:“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治菌痢,阿米巴痢腹泻尿路结石,小便混浊,结膜炎,慢性气管炎,坐骨神经痛”
8、《贵州民间方药集》:“平肝阳,兴阳,摄精。治阳痿,遗精,盗汗,虚热,疝气,脱肛。外治白口疮。”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遗精:退烧草30g,炖猪肉服,早、晚各服1次。(《贵州民间药物》)
2、治肾虚小便频数:夜关门30g,鸡肾草30g,八月瓜30g黑大豆30g,猪肚1个。共炖服。(出自《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
3、治糖尿病:(夜关门)鲜根120g,雄鸡1只(杀死,除毛,剖腹,去肠杂后不落水,将药纳入鸡腹内),炖熟,饭前空腹食,分2d服完。(出自《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
4、治急性肾炎:铁扫帚、乌药、积雪草各30g,白马骨15g。水煎服,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菌痢阿米巴痢疾:(铁扫帚)全草30-60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6、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铁扫帚根120g用猪瘦肉30g,炖服,吃肉喝汤,每日1剂,连服14d。(《全国中草药汇编》)
7、治腹水:(夜关门)30g,炖鸭肉,于2d分服。(《陕西中草药》)
8、治关节痛:(绢毛胡枝子)根24g,加茅草根、棕榈根各6-9g。水煎。冲红糖,于饭后服。(《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9、治肝火目赤肿痛:铁扫帚、芦根各6g代茶饮。(《青岛中草药手册》)
10、治小儿口腔炎:铁扫帚全株30g,水煎,加糖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11、治乳腺炎初起,红肿疼痛,疮疖肿痛:夜关门、蒲公英各适量,捣绒外敷。(《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
12、治带状疱疹疔疮、皮肤溃疡:(铁扫帚)叶、蛇莓等分,捣汁搽患处,每4h1次。(南药《中草药学》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播种当年9-10月结果盛期采收(留种的可稍迟)。齐地割起,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细长,条状,多分枝。茎枝细长,被微柔毛。三出复叶互生,密集,多卷曲皱缩,完整小叶线状楔形,长12.5cm;叶端钝或截形,有小锐尖,在中部以下渐狭;上面无毛,下面被灰色丝毛。短总状花序腋生,花尊钟形,蝶形花冠淡黄白色至黄棕色,心部带红紫色。荚果卵形,稍斜,长约3mm,棕色,先端有喙。气微,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胡枝子属植物铁扫帚。
形态特征
直立小灌木。上部有坚韧细长的分枝。叶互生,三出复叶;叶柄长约1cm,具柔毛;托叶条形,有3脉;叶片倒披针形,先端截形或微凹,有短尖,基部狭楔形,上面有少数短毛,下面密被白色柔毛。花单生,或2-4朵丛生叶腋;小苞片2,狭卵形;花萼浅杯状,具5裂,齿披针形,被柔毛;花冠蝶形,白色,有紫斑,旗瓣中央紫红色,倒卵形,顶端圆钝,基部具爪,翼瓣斜长椭圆形,龙骨瓣顶端钝而偏斜,一侧基部下延成耳,均具爪;雄蕊10,二体;雌蕊线形,花柱细长,弯曲,柱头头状,子房外有细毛。荚果斜卵圆形,表面有白色绢毛或近无毛。种子肾圆形,成熟时赭褐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低山坡路边及空旷地杂草丛中。
生长见习
适应性较强,高山和平坝都可生长,常野生在路边、河边和山坡的向阳处,一般排水良好的土壤都可栽培。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3-4月播种,整地开1.3m宽的高畦,按行窝距各33cm开窝点播,每窝种子约20粒,施人畜粪水后,盖火灰。在苗高5cm时匀苗、补苗,每窝留苗4-5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