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清热解毒,利小便。
主治小便淋痛,痢疾,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药性论》:“不与葱、薤同啖。”
相关论述《本草拾遗》:“子,主疔肿。叶,变白发,令人不睡。《李邕方》云:主诸热毒,石气发动,调中解烦。”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现代临床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泌尿道感染小便淋痛和化脓性疔肿等。
相关配伍1、治小便淋痛:龙珠全草30-60g。洗净,酌加水煎,每日3次。(《福建民间草药》)
2、治烦热:龙珠茎叶9-15g。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药性论》:“龙葵,赤珠者名龙珠,挼去汁可食,能变白令黑。”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7-8月采收全草;秋季果熟时采收果实或挖取根部,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茄科植物龙珠。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达1.5m。全株无毛。茎粗壮,分枝,绿色。单叶互生或成对;叶柄长不足1cm;叶片薄纸质,卵形,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8cm,宽3-10cm,先端渐尖,基部歪斜楔型,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粗波状齿。花2-6朵簇生于叶腋或枝腋,俯垂;花梗细弱,长1-2cm,结果时上端肥厚;花萼皿状,5裂,果时稍增大而宿存;花冠淡黄色,钟状,直径6-8mm,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尖锐,向外反卷,有短缘毛;雄蕊5;稍伸出花冠,花药黄色,2室,花丝细长;雌蕊1,花柱近等长于雄蕊,柱头头状。浆果球形,直径7-10mm,熟后红色;种子淡黄色。花、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
道地产区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生长于山谷、山旁或山坡密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