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主治主要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肾虚阳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研末,3-5g;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油调敷。
禁忌中药配伍禁忌:畏旋覆花。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或膀胱有湿热者慎服。
化学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并有铁、钙及胡萝卜素样的色素。另外,团螵蛸外层与内层均含有17种氨基酸,7种磷脂成分。
药理作用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桑螵蛸含有7种磷脂成分,磷脂是红细胞及其他细胞膜的主要原料,并能促进红细胞的发育。
2、对免疫、生殖系统的影响:三种桑螵峭均可增加小鼠胸腺和睾丸指数。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桑螵蛸所含磷脂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4、此外,桑螵蛸具有一定的抗缺氧、耐疲劳、利尿、敛汗作用。
相关论述1、《神农本草经》: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2、《名医别录》:疗男子虚损,五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1、治肾虚遗精、滑精,配龙骨、五味子、制附子等同用,如桑螵蛸丸(《世医得效方》)。
2、治小儿遗尿,可单用为末,配米汤送服。
3、治心神恍惚,小便频数,遗尿,白浊,配远志、龙骨、石菖蒲等,如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4、治肾虚阳痿,常与鹿茸、肉苁蓉、菟丝子等药同用。
相关配伍1、桑螵蛸配黄芪:桑螵蛸甘咸性平,入肝、肾二经,补肾固精,固涩缩尿;黄芪味甘能补,性温能升,为补气升阳的要药。两药配伍,取黄芪补中气、益元气、温三焦、壮脾阳之功,辅助桑螵蛸补肾助阳,缩尿止遗。适用于肾亏气弱,收摄无权之遗精滑泄,遗尿,或小便清长频数等。
2、桑螵蛸配菟丝子:桑螵蛸入肝、肾经,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菟丝子甘温入肾,既补肾阳,又补肾阴,为阴阳俱补之品,有益肾壮阳,固精缩尿之效。两药合用,补益下元,固精缩尿止遗。适用于下元亏损,腰膝酸软乏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带下等。
鉴别用药1、山茱萸与桑螵蛸:二药均能补肾助阳,固精止遗,用于遗精、遗尿、阳痿等证但山茱萸味酸,微温质润,补而不峻,既能补阴,又能补阳,为补益肝肾之要药。亦可固冲任,敛汗固脱。还可用于肝肾亏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崩漏下血及月经过多,大汗体虚欲脱证。桑螵蛸甘咸入肾,兼带涩味,功专收涩,作用相对单纯,不及山茱萸补涩兼收,作用广泛。
2、桑螵蛸与益智仁:两药均能温补下元而缩尿固精,对于下焦虚寒所致的遗尿、尿频及遗精病证,可相须为用,以协同助阳固涩作用。然而益智仁还有温脾摄唾止泻之效,而桑螵蛸主要用于下元虚寒之遗尿尿频。
相关药品同仁乌鸡白凤丸(口服液)。
相关方剂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药膳食疗桑螵蛸田鸡汤:
1、功效: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主治肾虚阳痿、小便不禁、腰膝酸痛。
2、原材料:田鸡1只(约90g),桑螵蛸9g,山萸肉30g,巴戟天9g,枸杞子15g。
3、做法:将田鸡剖开,去头、皮及肠杂、切块。桑螵蛸、山萸肉、巴戟天、枸杞洗净备用。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先大火煮沸后再以小火煮2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
4、用法:食肉喝汤。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每年秋季至翌年春季在树上采集卵鞘,蒸30-40min,以杀死其中虫卵,晒干或烘干。
炮制方法1、桑螵蛸: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置蒸具内蒸约1h,取出干燥。
2、炒桑螵蛸:取净桑螵蛸,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具有焦斑,取出,放凉。
3、盐桑螵蛸:取净桑螵蛸,加入盐水拌匀,闷润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每桑螵蛸100kg,用食盐2.5kg。
4、酒桑螵蛸:取蒸过的净桑螵蛸,用酒喷洒均匀,微润,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干,取出放凉。每净桑螵蛸100kg,用黄酒10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鉴别本品粉末浅黄棕色。斯氏液装片,卵黄颗粒较多,淡黄色,类圆形,直径40-150μm,表面具不规则颗粒状物或凹孔。水合氯醛装片,卵鞘外壁碎片不规则,淡黄棕色至淡红棕色,表面具大小不等的圆形空腔,并有少量枸橼酸钙柱晶;卵鞘内层碎片淡黄色或淡黄棕色,密布大量枸橼酸钙柱晶,柱晶直径2-10μm,长至20μm。
药材性状均以干燥、完整、幼虫未出,色黄、体轻而带韧性,无树枝草梗等杂质者为佳。
1、团螵蛸:略呈圆柱形或半圆形,由多数膜状薄层叠成,长2.5-4cm,宽2-3cm。表面浅黄褐色,上面带状隆起不明显,底而平坦或有凹沟。体轻,质松而韧。横断面可见外层为海绵状,内层为许多放射状排列的小室,室内各有一细小椭圆形卵,深棕色,有光泽。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2、长螵蛸:略呈长条形,一端较细,长2.5-5cm,宽1-1.5cm。表面灰黄色,上面带状隆起明显,带的两侧各有一条暗棕色浅沟及斜向纹理。质硬而脆。
3、黑螵蛸:略呈平行四边形,长2-4cm,宽1.5-2cm。表面灰褐色,上面带状隆起明显,两侧有斜向纹理,近尾端微向上翘。质硬而韧。
饮片性状1、桑螵蛸:参见药材性状。
2、炒桑螵蛸:表面焦黄色略有焦斑。
3、盐桑螵蛸:形如炒桑螵蛸,味微咸。
4、酒桑螵蛸:形如炒桑螵蛸,略具酒气。
动物学信息
螳螂科大刀螂属动物大刀螂、小刀螂属动物小刀螂、螳螂属动物南方刀螂、巨斧螳螂属动物巨斧螳螂。
1、大刀螂:体形较大,长约8cm。黄褐色或绿色,头三角形,前胸背板、肩部较发达,后部至前肢基部稍宽。前胸细长。前翅革质,前缘带绿色,末端的较明显的褐色翅脉;后翅比前翅稍长,有深浅不等的黑褐色斑点散布其间。雌虫腹部特别膨大。足3对,前胸足粗大,镰刀状。中足和后足细长。
2、小刀螂:体中等大小,长4.8-6.5cm,色灰褐色至暗褐色,有黑褐色不规则的刻点散布其间。头部稍大,呈三角形。前胸背细长,侧缘细齿排列明显。侧角部的齿稍特殊。前翅革质,末端钝圆,带黄褐色或红褐色,有污黄色斑点。后翅翅脉为暗褐色。前胸足腿节内侧基部及胫节内侧中部各有一大形黑色斑纹。
3、南方刀螂,体中等大小,细长,体绿色、黄褐色或浅灰褐色。头三角形,触角丝状,复眼大而突出,单眼3个,红棕色,呈“品”字形排列,前胸长,前胸背板两侧几平行,中间有一浅纵沟。翅淡绿色、黄褐色或浅灰褐色,半透明。前足腿节三角形,两前足基部中央有一明显的橘红色斑纹。中足和后足细长。
4、巨斧螳螂,体中等大小,绿色。头三角形,触角丝状。复眼发达,单眼3个。前胸粗短,前半部两侧扩大,最大宽度为最狭处的2倍。两侧有明显的小齿。前翅革质,狭长如叶片状,外缘及基部青绿色,中部透明,外缘中间有淡黄色斑块;后翅膜质。前中镰刀状,前足基节下缘有4个齿。中足和后足细长。
1、大刀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2、小刀螂:分布于南方各地。
3、南方刀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4、巨斧螳螂:分布于我国广东、台湾和湖北等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1、大刀螂:栖于草丛及树枝上。
2、巨斧螳螂:多栖于向阳背风的灌木、矮小丛及草丛茺地处。
- •
- 【桑螵蛸】:http://www.jkzj.cn/zy/35160.html。作者: 小编,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8175151895
请手机扫码访问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