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补肾助阳,祛风除湿。
主治1、阳痿不举,宫冷不孕,小便频数:本品补肾助阳,甘润不燥。治虚羸阳道不举;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所致阳痿不育;下元虚寒之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小便不禁等。
2、风湿腰膝疼痛,肾虚腰膝酸软:本品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对肾阳虚兼风湿之证尤宜,多与补肝肾、祛风湿药配伍。治肾虚骨痿,腰膝酸软;风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利等。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6-15g;或入丸、散;或浸酒、熬膏。
禁忌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强心苷合用,导致心脏对强心苷敏感性增高,产生强心苷中毒。
2、不宜与降压药利舍平、降压灵等合用。
注意事项1、巴戟天性温,故属外感热病、实热内炽,阴虚火旺,血虚血热等证者不宜单味药大量长期服用。风湿痹痛属热证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2、巴戟天有促进性成熟,增强性器官重量的作用,故婴幼儿不宜单味药大量长期服用。
3、孕妇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4、本品不宜与强心苷合用,因其可导致心脏对强心苷敏感性增高,产生强心苷中毒;不宜与降压药利舍平、降压灵等合用。
化学成分主要为糖类及黄酮、氨基酸等,另含有小量的蒽醌类及维生素C。
药理作用能显著增加小鼠体重,延长小鼠游泳时间;乙醇提取物及水煎剂有明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毒理作用小鼠灌胃给予巴戟天水煎浓缩液,每日4次,累积剂量提高到250g/kg,观察72h未见动物死亡。釆用体外SOS比色分析法测定对大肠杆菌PQ37菌株的DNA作用,结果表明巴戟天煎剂对大肠杆菌SOS应答系统无明显影响,提示巴戟天无诱变或致诱变的遗传毒性。
相关论述1、《神农本草经》:“主大风邪气,阳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
2、《本草备要》:“补肾益精,治五劳七伤,辛温散风湿,治风湿脚气水肿。”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1、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少腹冷痛,宫冷不孕。治阳痿,遗精,可与熟地、补骨脂、金樱子等配伍以固肾涩精壮阳;治女子不孕,男子不育,以巴戟天与淫羊藿、熟地、当归等配用以温肾暖宫,填精种子,如《景岳全书》之赞育丹;治肾虚小便频数不禁,可与益智仁、桑螵蛸、菟丝子同用以补肾固元缩尿;治肾阳不足,冲任虚寒所致的少腹冷痛,月经不调,则与高良姜肉桂、吴茱萸同用以温肾调经,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巴戟丸。
2、用于肝肾不足的筋骨痿软,腰膝冷痛,配肉苁蓉、杜仲、萆薢同用,以增补肝肾,强筋骨之效,如《张氏医通》之金刚丸;治寒湿腰痛,步履不利,可与牛膝、羌活桂心等温经通络,祛寒止痛药同用,如《太平圣惠方》之巴戟丸。
相关配伍1、巴戟天配菟丝子:巴戟天具有补肾壮阳、益精暖宫的作用;菟丝子具有补阳益阴,固精缩尿的功效。两药相须为用,增强了壮肾固精的功效。适用于肾亏阳痿、遗精、女子胞宫虚冷、小腹冷痛、腰膝无力及崩漏带下等。
2、巴戟天配杜仲:巴戟天重在补肾阳且散风湿;杜仲偏于补肝肾,强筋骨。两药伍用,增强了补肝肾、散风湿、强筋骨的效能。适用于肝肾亏虚所致腰膝疼痛,风湿痹痛等。
3、巴戟天配山茱萸:巴戟天味辛、甘而性温,有补肾助阳益精之功;山茱萸味酸、涩而性温,有补益肝肾涩精之功。两药伍用,可增强补肾助阳固精止遗之功。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不固所致遗精滑精,虚寒带下,遗尿尿频等。
4、巴戟天配橘核:巴戟天长于温肾助阳起痿;橘核善于理气散结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温肾助阳,理气散结的作用。适用于寒疝,阴囊肿痛坚硬牵引及腹等。
5、巴戟天配续断:巴戟天长于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续断善于补益肝肾,续筋接骨,通利血脉。两药配伍,可增强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的作用。适用于腰酸背痛,下肢无力等。
6、巴戟天配牛膝:巴戟天长于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牛膝善于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强筋壮骨。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助阳,强筋壮骨的作用。适用于腰膝风湿疼痛,脚气水肿或肌肉萎缩无力,病程迁延日久而有肾虚表现等。
7、巴戟天配党参:巴戟天长于温肾补阳;党参善于补气健脾。两药配伍,可增强温肾助阳,补气健脾的作用。适用于男子肾虚阳痿,女子阳虚不孕等。
8、巴戟天配熟地黄:巴戟天长于温肾助阳;熟地黄善于滋阴养血。两药配伍,可增强温肾助阳,滋阴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肾虚阳痿,早泄遗精等。
鉴别用药1、生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制巴戟:巴戟天的炮制品主要分生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制巴戟三种。生巴戟天味辛而温,长于补肝肾、祛风湿,多用于肾虚兼风湿证,如风冷腰痛,步行艰难,脚气水肿,肌肉萎缩无力。盐巴戟功专入肾,温而不燥,补肾助阳之功更强,久服无伤阴之弊,常用于肾中元阳不足,阳痿早泄,腰膝酸软无力,宫冷不孕,小便频数。制巴戟(甘草制后)味甘,加强了补益作用,且多配入补肾助阳、益气养血方中,适用于脾肾亏损,胸中气短,腰腿疼痛,身重无力等。
2、淫羊藿与巴戟天:两者均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皆能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同治肾阳虚阳痿、不孕、尿频,肝肾不足,痿软无力,风湿痹痛,拘挛麻木。然淫羊藿辛温燥烈,长于温肾壮阳,且祛风湿力胜,善治肾阳虚阳痿、不孕,肢体麻木拘挛,亦治肾阳虚喘咳及更年期高血压。巴戟天微温不烈,补肾除湿之力稍逊,主治肾阳虚弱,肝肾不足。
3、鹿茸与巴戟天:两者均为甘温之品,入肾、肝经,皆具补肾阳、强筋骨之效,用治肾阳不足,肝肾虚衰,筋骨痿软。然鹿茸味咸大补,既能壮元阳,益精血,又可调冲任,托疮毒,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肝肾精血不足,妇女崩漏带下,疮疡久溃不敛或阴疽内陷。巴戟天味辛,补益之力不如鹿茸,兼能祛风湿,故多用于肾虚而兼风湿之证,如风湿痹痛,步行艰难,肌肉萎缩等。
4、桑寄生与巴戟天:两者均具有强筋壮骨,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骨痿瘫痪。然桑寄生又具有补益肝肾,固冲任,安胎的功效,故多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又可用于肝肾不足,冲任不固所致胎漏、胎动不安。巴戟天甘温,主入肾经,有补肾助阳益精之功,其性温润不燥,又故可用治阳痿宫冷,腰膝冷痛等。巴戟天又能壮肾阳,补血海,暖下元,而有调经止痛的功效,还可用下元虚冷,少腹冷痛,月经不调等。
相关药品巴戟口服液、添精补肾膏、固本统血颗粒、温肾助阳药酒、滋肾育胎丸。
相关方剂地黄饮子(《圣济总录》)、巴戟天散(《简要济众方》)、巴戟天丸(《圣济总录》)、巴戟丸(《圣济总录》)、益寿地仙丹(《丹溪心法》)、淮南王枕丸(《录验方》)。
药膳食疗巴戟天冬炖瘦肉:
1、功效:滋阴补肾、降低血压。高血压、阴阳两虚患者可食用。
2、原材料:巴戟10g,天冬10g,山楂10g,猪瘦肉200g,姜5g,葱10g,盐5g。
3、做法:巴戟天洗净、切段。天冬洗净、切片,山楂洗净、去核、切片瘦肉洗净、切块,姜切片,葱切段。把猪瘦肉、天冬、巴戟、山楂同放锅内加水1500毫升,放入姜、葱、盐。将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50分钟即成。
4、用法:每日1次,每次吃猪瘦肉30-50g。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去须根略晒,压扁晒干。用时润透或蒸过,除去木质心,切片或盐水炒用。
炮制方法1、巴戟天:除去杂质。
2、巴戟肉:取净巴戟天,照蒸法(通则0213)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
3、盐巴戟天:取净巴戟天,照盐蒸法(通则0213)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
4、制巴戟天:取甘草,捣碎,加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巴戟天拌匀,照煮法(通则0213)煮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每100kg巴戟天,用甘草6kg。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材鉴别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外侧石细胞单个或数个成群,断续排列成环;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针晶束,切向排列。韧皮部宽广,内侧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轴向排列。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直径至105μm;木纤维较发达;木射线宽1-3列细胞;偶见非木化的木薄壁细胞群。
粉末淡紫色或紫褐色。石细胞淡黄色,类圆形、类方形、类长方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有的一端尖,直径21-96μm,壁厚至39μm,有的层纹明显,纹孔和孔沟明显,有的石细胞形大,壁稍厚。草酸钙针晶多成束存在于薄壁细胞中,针晶长至184μm。具缘纹孔导管淡黄色,直径至105μm,具缘纹孔细密。纤维管胞长梭形,具缘纹孔较大,纹孔口斜缝状或相交成人字形、十字形。
2、取本品粉末2.5g,加乙醇2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巴戟天对照药材2.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8∶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本品为扁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5-2cm。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和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质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坚硬,黄棕色或黄白色,直径1-5mm。气微,味甘而微涩。
饮片性状1、巴戟肉:本品呈扁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块。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和横裂纹。切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中空。气微,味甘而微涩。
2、盐巴戟天:本品呈扁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块。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和横裂纹。切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中空。气微,味甘、咸而微涩。
3、制巴戟天:本品呈扁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块。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和横裂纹。切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中空。气微,味甘而微涩。
常见伪品混淆品:
1、四川虎刺(恩施巴戟):为茜草科植物四川虎刺DamnacanthusofficinarumHuang的干燥根。根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短不等,直径0.5-1.5cm。表面棕黄色或棕黑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细的横皱纹,质坚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略带淡紫色,中心具一圆形小孔(木心多已抽去)。气无味微苦,嚼之稍发黏。
2、羊角藤:为茜草科植物羊角藤MorindaumbellataL.的干燥根。根为圆柱形,灰黄色或灰黄棕色,有的微紫,纵皱纹较粗,有深陷的横沟纹,有的皮部断裂露出木部,形成长短不等的节,木部齿轮状或星状,占根直径的70%-80%。味淡,微甘。
3、假巴戟:为茜草科植物假巴戟MorindashunghuaensiC.Y.ChenetM.S.Huang的干燥根。根呈圆柱形,直径0.7-2cm。表面土黄色,粗糙,具不规则纵皱纹和明显的横裂纹。质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呈齿轮状或星状,约占直径80%以上。味淡、微甘。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巴戟天。
形态特征藤状灌木。根肉质肥厚,圆柱形,不规则地断续膨大,呈念珠状。茎有细纵条棱,幼时被褐色粗毛。叶对生;叶柄长4-8mm,有褐色粗毛;叶片长椭圆形,长3-13cm,宽1.5-5cm,先端短渐尖,基部钝或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嫩时常带紫色,并有稀疏短粗毛;老时光滑无毛,下面沿中脉上被短粗毛,叶缘有短睫毛,侧脉6-7对;托叶膜质,鞘状。花序头状,有花2-10朵,生于小枝的顶端或排成伞形花序;总花梗长3-10mm,被污黄色短粗毛;花萼倒圆锥状,先端有不规则的齿裂;花冠白色,肉质,长可达7mm,花冠管的喉部收缩,内面密生短粗毛,多数3深裂,较少4裂;雄蕊与花裂片同数,生于花冠管的近基部,花丝短;子房下位,4室,花柱纤细,2深裂,藏于花冠内。核果近球形,直径6-11mm,熟时红色。小核内有种子4颗,近卵形或倒卵形,背部隆起,侧面平坦,被白色短柔毛。花期4-7月,果期6-11月。
分布区域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道地产区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等地。
生长环境生于山谷、溪边、山地疏林下或栽培。
生长见习喜温和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1℃以上,月平均温度20-25℃生长最适宜。低于15℃或超过27℃生长缓慢。年降雨量在1200m以上。不耐霜冻,但较耐旱。忌积水。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质壤土或壤土栽培为宜。对光照的适应较强,在栽培中荫蔽度以30%至全光照对根系生长均较好。
繁殖方式用种子和扦插繁殖。
栽培技术1、种子繁殖:于10月果实成熟,出黄转红时采收,槎去果皮阴干后即可播种或用湿砂与种子混合贮藏于竹箩中,置通风处,待翌年3-4月播种。整地作畦,施土杂肥,与土拌匀,撒播或穴播,穴播行株距17cm×10cm,覆土1-1.7cm。在畦面搭1m高的荫棚。经常浇水保持畦面湿润。苗期结合除草后施稀薄人粪尿2-3次,3个月后折除荫棚,增加光照,使苗健壮。一般经150d左右移栽。
2、扦插繁殖:生上常用,宜在天气暖和,雨水均匀的季节,产区多在3-6月进行。选2-3年生的粗壮无病虫的藤蔓从母株剪下,每段留2-3个节作插条,只留顶芽一片叶,其余叶片剪去。选阴天或晴天傍晚,于畦面按行株距20cm×5cm斜插入土2/3。插后压实浇水,经常保持畦面湿润。畦面盖草,并搭荫棚。培育5-6个月移栽。如用萘乙酸15×10^5浸插条2h,可促使早生根。移栽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选阴雨天,将上部嫩苗剪去一部分,留长20cm左右,保持3-4个节,以减少水分蒸发。起苗时不宜过多伤根,按行距70-80cm,株距40-50cm开穴,每穴种1-2苗,深种浅露,压实泥土,上盖一层松土,并淋定根水。
病虫防治1、病害有茎基腐病,防治方法:可与禾本科植物轮作;选微酸性至中性沙壤土种植,适当遮荫,避免强日光;增施钾肥;发病初期用等量的草木灰和石灰混合粉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病区,10d1次,连续数次。
2、根结线虫,防治方法: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5年,忌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