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主治1、跌打损伤或创伤,筋骨损伤,瘀滞肿痛:本品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以其入肾治骨,能治骨伤碎而得名,为伤科要药。
2、肾虚腰痛脚弱,耳鸣耳聋,牙痛,久泄:本品苦温入肾,能温补肾阳,强筋健骨,可治肾虚之证。
3、本品还可用于斑秃、白癜风等病证的治疗。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10-2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或浸酒搽。
不良反应大剂量煎服会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口干、多语、恐惧感、心悸胸闷,继则神志恍惚、胡言乱语,时而欣快,时而悲泣(《中草药不良反应及防治》)。
注意事项1、阴虚火旺及无瘀血或血虚有火者不宜使用。若症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面白无华,乏力头晕,口舌生疮者当忌用。
2、骨碎补味苦能坚肾,温燥又可活血破血,如再加风药之温燥,常可伤及血液,故主张血虚诸证忌用,尤其不宜与风药配伍同用。血虚风燥,皮肤干痒,大便干结者,血虚不能养筋,拘急挛痛者,皆应忌用。
3、阳热炽盛者不宜使用,如外感风热,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者,或热入气分,壮热口渴脉洪大者,以及胃肠积热,大便干结不解者,皆应忌用,以免助热生变。
4、骨碎补温燥伤阴,故血虚风燥者忌用。
5、骨碎补有活血散瘀的作用,故血虚无瘀者慎用。
6、本品的严重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可表现为全身皮疹、瘙痒,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故过敏体质者忌用。
7、《本草经疏》云:“不宜与风燥药同用。”《得配本草》谓:“忌羊肉、羊血、芸薹菜。
8、有服用大剂量本品造成急性中毒的报道,表现为口干、多语、心慌胸闷、恐惧感等,继而出现神志恍惚、胡言乱语等中毒症状。据此认为,本品临床不可大剂量使用。
化学成分含有柚皮苷、骨碎补双氢黄酮苷、骨碎补酸等。
药理作用水煎醇沉液有预防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升高,并防止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骨碎补多糖和骨碎补双氢黄酮苷能够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骨碎补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提高血钙和血磷水平,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改善软骨细胞,推迟骨细胞的退行性病变。此外,骨碎补双氢黄酮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
毒理作用临床报道,成人大剂量(100-150g/d)水煎11服,可致急性中毒,表现为口干、多语、心悸、胸闷、神志恍惚、瞳孔散大等,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相关论述1、《药性论》:“主骨中疼痛,风血毒气,五劳六极,口手不收,上热下冷,悉能主之。”
2、《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
3、《本草纲目》:“治耳鸣及肾虚久泻,牙痛。”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1、用于肾虚腰膝酸痛,下肢痿软。多与干地黄、杜仲、桑寄生、牛膝等同用,以补肝肾、强筋骨。如兼风湿内着,血行不畅者,则须配独活、威灵仙、鸡骨草等同用,以补肾祛风,活络止痛。现常以本品配威灵仙制成浸膏治疗腰肌劳损,关节痛及肋间神经痛;配熟地黄、肉苁蓉、鹿衔草、仙灵脾、鸡血藤等,用于肥大性脊柱炎,颈椎病,骨刺等。
2、用于肝肾阴虚,虚阳上亢而致的耳聋耳鸣,牙齿浮动疼痛或牙龈渗血。治耳聋耳鸣,常配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等同用,以补肝益肾降火。现临床常用以防治链霉素毒性及过敏反应出现的耳聋耳鸣,有一定的疗效。骨碎补治牙齿松动疼痛或龈出血,可单味或配青盐、槐角炒研为末,用以擦牙,有固齿止痛止血作用。
3、用于脾肾两虚而致久泄,久痢,可将骨碎补为末,入猪肾中煨熟食之,或与肉豆蔻、山药、茯苓、五味子同用,以补肾健脾涩肠。
4、用于跌打损伤,骨折。骨碎补内服外用均可,内服多浸酒服,或与自然铜、没药、龟板等配伍后研末服,方如《太平圣惠方》之骨碎补散;外用单味研末掺患处,或与自然铜、血竭、乳香、没药同研调敷伤处。
5、骨碎补浸酒涂患处可治斑秃,顽固性皮炎,鸡眼,疣子等。
相关配伍1、骨碎补配自然铜:骨碎补善能活血散瘀,续筋接骨;自然铜善能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两药伍用,活血散瘀,续筋接骨,疗伤止痛之功増强。适用于跌仆闪挫或金创、损伤筋骨、瘀滞肿痛。
2、骨碎补配补骨脂:骨碎补苦温性降,能强筋健骨,化瘀消肿,疗肾虚腰膝痿弱、牙痛、耳鸣;补骨脂辛苦大温,入脾、肾经,能补命门之火而益脾土,为治脾肾阳虚及下元不固之要药。两药配伍,共奏补肾活血之功,主治肾虚、牙痛、腰痛、脚弱及肾虚久泻等。方如双骨散。
3、骨碎补配威灵仙:骨碎补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温补肾阳,强筋健骨;威灵仙辛散善走,性温通利,能通行十二经,可祛风湿,通经达络,为除痹之要药。两药配伍,祛风湿、止痹痛效增,主治风寒湿邪痹阻。
鉴别用药1、自然铜与骨碎补:两药均具有活血疗伤,续筋接骨之功,均可用治跌仆闪挫或金创、损伤筋骨、瘀肿疼痛等。然骨碎补兼善补肾强骨,又可用治肾虚腰痛脚弱、耳鸣耳聋、牙痛、久泻等。自然铜功偏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筋断,瘀肿疼痛。
2、苏木与骨碎补:两药均具有活血疗伤之功,均可用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然骨碎补兼能续筋接骨,补肾强骨,主治跌仆闪挫或金创、损伤筋骨,兼治肾虚腰痛脚弱、耳鸣耳聋、牙痛、久泻等。苏木兼能活血祛瘀通经,主治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瘀痛,痈肿疮毒等。
相关方剂骨碎补散(《圣惠方》)、骨碎补散(《普济方》)。
药膳食疗强筋排骨汤:
1、功效:能补益肝肾、活血通络。对筋骨有帮助,适合有筋骨酸痛等症的老年人食用。
2、原材料:骨碎补9g,山药9g,麦门冬6g,枸杞9g,川芎3g,桂枝6g,黄芪9g,大枣9g,排骨300g,盐适量。
3、做法:将所有的药材和排骨清洗干净备用。然后将排骨氽烫过后,去除血水、浮沫,备用。再将所有的药材、排骨一起放到锅中,加适量的水炖煮至排骨熟烂即成。
4、用法:酌情服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以冬春两季为主。除去叶及鳞片,洗净,润透,切片,干燥。生用或砂烫用。
炮制方法1、骨碎补: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烫骨碎补:取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至滑利状态,容易翻动时,投入骨碎补片,不断翻动,炒至鼓起,取出,筛去砂,放凉,撞去毛。
保存方法
置干燥处。
药材鉴别
鉴别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厚。鳞片基部着生于表皮凹陷处,由3-4列细胞组成;内含类棕红色色素。维管束周韧型,17-28个排列成环;各维管束外周有内皮层,可见凯氏点;木质部管胞类多角形。
粉末棕褐色。鳞片碎片棕黄色或棕红色,体部细胞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3-86μm,壁稍弯曲或平直,边缘常有毛状物,两细胞并生,先端分离;柄部细胞形状不规则。基本组织细胞微木化,孔沟明显,直径37-101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柚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水(1:12:2.5:3)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药材性状本品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长5-15cm,宽1-1.5cm,厚0.2-0.5cm。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突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和须根残留。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点状,排列成环。气微,味淡、微涩。
饮片性状1、骨碎补:本品为不规则的厚片,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常残留细小棕色的鳞片,有的可见圆形的叶痕。切面红棕色,黄色的维管束点状排列成环。气微。味淡、微涩。
2、烫骨碎补:本品体膨大鼓起,质轻、酥松,表面棕褐色或焦黄色,无鳞叶。断面淡棕褐色或淡棕色。味微涩。
常见伪品1、《中国植物志》将槲蕨学名Drynariafortunei(Kunze)J.Smith修订为DrynariaroosiiDiels。
2、同科植物中华DrynariasinicaDiels(异名DrynariabaroniiDiels)易与槲蕨混淆,曾与槲蕨同为骨碎补基源植物。主要区别为:孢子囊群在主脉两侧各排1行。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槲蕨科槲蕨属植物槲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25-40cm。根状茎横生,粗状肉质,密被钻状披针形鳞片,有绿毛。叶二型;槲叶状的营养叶灰棕色,卵形,无柄,干膜质,长5-7cm,宽约3.5cm,基部心形,背面有疏短毛,边缘有粗浅裂;孢子叶高大,纸质,绿色,无毛,长椭圆形,宽14-18cm,向基部变狭而成波状,下延成有翅膀的短柄,中部以上深羽裂;裂片7-13对,略斜上,长7-10cm,宽2-3cm,短尖头,边缘有不明显的疏钝齿;网状脉,两面均明显。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内藏小脉的交叉点上。沿中脉两侧各排成2-3行;无囊群盖。
分布区域分布于西南及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道地产区槲蕨产于浙江、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中华槲蕨主产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
生长环境附生于海拔200-1800m的林中岩石或树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