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益气健脾,化痰止咳,养心安神。
主治主要用于病后虚弱,气虚阴伤,肺热痰稠,咳嗽气喘,心悸失眠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研末,3-6g;或泡茶饮。外用:捣烂涂擦。
注意事项虚寒证忌用。
化学成分含绞股蓝皂甙(aypenoside)1-52,其中3、4、8、12分别与人参皂甙Rb1、Rb3、Rb、Rf2结构相同,另含有黄酮、糖类。
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绞股蓝浸膏、绞股蓝总皂苷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和镇痛作用。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绞股蓝总苷可调节免疫功能,能提高T淋巴细胞的数目,增强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提高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绞股蓝总皂苷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能明显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及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降低斑块发生率,明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生长及发展。
4、抗肿瘤的作用:绞股蓝总皂苷对摩利斯肝癌、子宫癌、肺癌、黑色素瘤等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抗衰老的作用:绞股蓝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延长正常细胞寿命,延缓衰老的作用。绞股蓝总皂苷或其粗提取物能延长果蝇寿命,提高小鼠的生存率。
6、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绞股蓝体内外均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7、此外,绞股蓝尚有一定的抗氧化、抗应激、抗突变、抗溃疡、抑制肥胖、抗脑缺血等作用。
毒理作用小鼠灌服绞股蓝水提浸膏(gP)10,000mg/kg,72小时内无死亡,腹腔注射gP的半数致死量为2862.5mg/kg。小鼠灌服绞股蓝浸膏(含gPs约20%)的半数致死量为4.5g/kg,不同产地的绞股蓝总甙Ⅰ和总甙Ⅱ给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899.50-1051.32mg/kg和1743.25-2049.11mg/kg。另有报道,小鼠腹腔注射gPs的半数致死量为755mg/kg,口服无毒性。大鼠腹腔注射绞股蓝粗提物半数致死量为1850mg/kg,经口服用10g/kg未见毒性。每日喂服8g/kg,连续1个月,一般情况、体重增长、进食量、血、尿常规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相关论述《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慢性支气管炎,传染性肝炎,肾盂炎,胃肠炎。”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1、治慢性支气管炎:绞股蓝晒干研粉,每次3-6g,吞服,每日3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劳伤虚损,遗精:绞股蓝15-30g,水煎服,每日1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相关配伍1、绞股蓝配太子参:绞股蓝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渴的作用;太子参具有补气生津,健脾益肺的功效。两药配伍,可增强益气养阴的作用。适用于脾胃气阴两伤之口渴、咽干、心烦等。
2、绞股蓝配川贝母:绞股蓝具有益肺清热,化痰止咳的作用;川贝母具有清热化痰,润燥止咳的功效。两药配伍,可增强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两虚,肺中燥热所致咳嗽痰黏等。
3、绞股蓝配半夏:绞股蓝具有益肺清热,化痰止咳的作用;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肺益气,燥湿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弱而痰湿内盛之咳嗽痰多等。
4、绞股蓝配山茱萸:绞股蓝有补气益阴,补肾涩精的功效;山茱萸有补益肝肾,涩精缩尿的作用。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涩精的作用。适用于肾虚失固,梦遗滑精等。
5、绞股蓝配鱼腥草:绞股蓝长于补益肺气,清肺化痰;鱼腥草善于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两药配伍,可増强清肺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虚有热,咳喘痰稠等。
6、绞股蓝配茯神:绞股蓝长于补益气阴,养心安神;茯神善于健脾渗湿,宁心安神,两药配伍,可增强补益气阴,养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案牍劳累,心气不足,心阴亏损,以及劳伤心脾,气血双亏的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倦怠乏力等。
鉴别用药1、绞股蓝与人参:两药均具有补气益阴,滋补强壮,养心安神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四肢倦怠,阴伤口渴,心悸失眠等。然绞股蓝味甘入脾,能益气健脾,多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纳食不佳者。因其性偏苦寒,兼能生津止渴,故用治脾胃气阴两伤之口渴、咽干、心烦者,较为适宜。绞股蓝又能益肺气,清肺热,有化痰止咳之效,故常用于气阴两虚,肺中燥热,咳嗽痰黏及肺气虚而痰湿内盛,咳嗽痰多者。绞股蓝能补益气阴养心安神,对于案牍劳累,心气不足,心阴亏损,以及劳伤心脾,气血双亏的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倦怠乏力,尤为适宜。绞股蓝尚有补肾涩精之功,用于肾虚失固,梦遗滑精者。绞股蓝还略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肿瘤而有热毒之证。而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益气固脱,挽救危候的作用。凡大病、久病及大吐泻、大失血等各种原因所致人体元气耗散,体虚欲脱,脉微欲绝之危重证候。人参尤善补肺气,亦为补肺气之要药,故可治久病喘咳,肺气耗伤,或生化不足,肺气虚弱,宣降失常所致的咳嗽无力,气短喘促,懒言声微,咳痰清稀,倦怠乏力,自汗脉微,及肺肾两虚,摄纳无权,咳嗽虚喘者。人参又能益气以助阳,故又用治元气不足,命门火衰,阳痿宫冷等。
2、绞股蓝与川贝母:两药均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用于肺热痰稠,咳嗽气喘。然绞股蓝能益肺气,清肺热,有化痰止咳之效,故常用于气阴两虚,肺中燥热,咳嗽痰黏及肺虚而痰湿内盛,咳嗽痰多者。川贝母滋润之性较强,长于润肺化痰止咳,多用于阴虚燥咳。绞股蓝又能补益气阴,养心安神,对于案牍劳累,心气不足,心阴亏损,以及劳伤心脾,气血双亏的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倦怠乏力,尤为适宜。绞股蓝味甘入脾,能益气健脾,多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纳食不佳者。因其性偏苦寒,兼能生津止渴,故用治脾胃气阴两伤之口渴、咽干、心烦者,较为适宜。川贝母又具有清热散结消肿的功效,故又用于瘰疬痈疽等。
3、绞股蓝与酸枣仁:两药均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用于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倦怠乏力。然绞股蓝能补益气阴,养心安神,对于案牍劳累,心气不足,心阴亏损,以及劳伤心脾,气血双亏的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倦怠乏力,尤为适宜。酸枣仁味酸性平,入心肝、胆经,酸枣仁味甘质润,能养心阴、益肝血而宁心安神。主要用于心肝血虚、神失所养引起的失眠、惊悸怔忡等以及肝虚有热或心肾不交、阴虚阳亢所致的虚烦失眠、心悸健忘等。绞股蓝味甘入脾经,能益气健脾,多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纳食不佳者。因其性偏苦寒,兼能生津止渴,故用治脾胃气阴两伤之口渴、咽干、心烦者,较为适宜。绞股蓝又能益肺气,清肺热,有化痰止咳之效,故常用于气阴两虚,肺中燥热,咳嗽痰黏及肺气虚而痰湿内盛,咳嗽痰多者。酸枣仁酸涩收敛,可收涩止汗,还可用治体虚多汗及自汗盗汗等。
4、绞股蓝与刺五加:两药均有人参样补虚作用。然刺五加既善补脾胃之气以助运化,又可温肾助阳以暖脾土,且兼安神之功,多用于脾肾阳气不足之腰膝酸软,体倦乏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而绞股蓝味甘入脾经,能益气健脾,多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纳食不佳者。因其性偏苦寒,兼能生津止渴,故用治脾胃气阴两伤之口渴、咽干、心烦者,较为适宜。绞股蓝又能益肺气,清肺热,有化痰止咳之效,故常用于气阴两虚,肺中燥热,咳嗽痰黏及肺气虚而痰湿内盛,咳嗽痰多者。绞股蓝又能补益气阴,养心安神,对于案牍劳累,心气不足,心阴亏损,以及劳伤心脾,气血双亏的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倦怠乏力,尤为适宜。
相关药品金复康口服液、绞股蓝总甙片。
药膳食疗绞股蓝茶:
1、功效:益气养血、消淤散结、扶正抗癌。用于防治癌症、糖尿病、神衰疲劳、高血脂症等。
2、原材料:绞股蓝30-50g,水1000ml。
3、做法:取绞股蓝加水100ml,煎15分钟,取汁即可。或取绞股蓝15g冲茶至味淡。
4、用法:分多次代茶饮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北方1年可采收2次,南方可收3-4次,当植株茎蔓长达3m左右时,选晴天,在距地面15cm处收割,保留3-4片绿叶,以利重新萌发,最后一次可齐地面收割。晾干。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本品为干燥皱缩的全草,茎纤细灰棕色或暗棕色,表面具纵沟纹,被稀疏毛茸,润湿展开后,叶为复叶,小叶膜质,通常5-7枚,少数9枚,叶柄长2-4cm被糙毛;侧生小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中央1枚较大,长4-12cm,宽1-3.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被粗毛,叶缘有锯齿,齿尖具芒。常可见到果实,圆球形,直径约5mm,果梗长3-5mm。味苦,具草腥气。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
形态特征多年生攀缘草本。茎细弱,多分枝,具纵棱和沟槽,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7cm;卷须纤细,2歧,稀单一,无毛或基部被短柔毛;叶片膜质或纸质,鸟足状,具5-9小叶,通常5-7,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中央小叶长3-12cm,宽1.5-4cm,侧生小叶较小,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波状齿或圆齿状牙齿,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以,两渐狭,边缘具波状齿或圆齿状牙齿,上面深绿以,背面淡绿色,两面均被短硬毛;侧脉6-8对,上面平坦,下面突起,细脉网状。雌雄异株,雄花为圆锥花序,花序穗纤细,多分枝,长10-15(-20)cm,分枝扩展,长3-4(-15)cm,有时基部具小叶,被短柔毛,花梗丝状,长1-4mm;基部具钻状小苞片;花萼筒极短,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淡绿以,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2.5-3mm,宽约1mm,具1脉,边缘具缘毛状小齿;雄蕊5,联合成柱;雌花为圆锥花序,较雄花小,花萼、花冠均似雄花;子房球形,花柱3短而分叉,柱头2裂,具短小退化雄蕊5。果实球形,径5-6mm,成熟后为黑色,光滑无毛。内含倒垂种子2颗,卵状心形,径约4mm,灰褐色或深褐色,顶端钝,基部心形,压扁状,面具乳突状突起。花期3-11月,果期4-12月。
分布区域分布于陕西、甘肃和长江以南各地。
道地产区主产于广东、云南、四川、福建等地。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00-3200m的山谷密林中、山坡疏林下或灌丛中。
生长见习喜温暖气候。喜阴湿环境、忌烈日直射,耐旱性差。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宜选择山地林下或阴坡山谷种植,以肥沃、疏松的砂壤土为好。
繁殖方式用种子、根茎分段和茎蔓扦插繁殖。
栽培技术1、种子繁殖:用直播和育苗移栽法。直播法,播期3-4月,按行距40cm开沟条播,覆土1cm。出苗后高15cm时,按株距15-20m间苗、定苗。育苗移栽法,将经浸种的种子在苗床上撒播,苗长出2-3片真叶时,按行株距40cm×m于阴天移栽进大田。
2、根茎分段繁殖:3-4月,将根茎挖出,剪成长约5cm小段,每段有1-2节,按行株距50cm×30cm开穴,每穴放入1小段,覆土约3cm,1hm2栽45000株左右,栽后及时浇水保湿。
3、茎蔓扦插繁殖:5-7月,把地上茎蔓剪下成段,每段保留3-4节,去掉下面2节小叶,按行株距10cm×10cm斜插入苗床,浇水保湿,待长出新根和新芽长至10-15cm时,按行株距30m×15cm开穴植入大田。
4、田间管理:苗期注意松土除草,勤浇水,遮荫避风。一般可搭2高棚架遮荫,棚下用竹杆插人字形支架,引蔓缠绕生长。在林下种植,不需搭棚架,任其匍匐地面生长或攀缘他物生长。苗期追肥1次,生长盛期追施复合肥2-3次,每次每1hm2施105-180g。平时注意浇水保湿,避免干旱,雨季注意排水防涝。每次收割后都需追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