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力大于黄芩,尤长于清中焦湿热。治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胃热呕吐,肝火犯胃所致胁肋胀痛、呕吐吞酸脾胃虚寒,呕吐酸水。
2、湿热泻痢:本品善去脾胃大肠湿热,可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湿热泻痢兼表证发热,湿热下痢脓血日久。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本品泻火解毒之中,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可用治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可治三焦热盛,高热烦躁,高热神昏,热盛伤阴,心烦不寐,心火亢旺,心肾不交之怔忡不寐,邪火内炽,迫血妄行之吐衄。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本品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尤善疗疔毒。用治痈肿疔毒,目赤肿痛,赤脉胬肉,胃火上攻,牙痛难忍。
5、消渴:本品善清胃火而可用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肾阴不足,心胃火旺之消渴。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本品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取之制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红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2-5g。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1、有报道认为其有如下毒副作用: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过敏性休克麻疹样药疹和荨麻疹样药疹,可岀现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关节痛、腹泻、腹胀、肠鸣、多尿、血红蛋白及血细胞减少。
2、小檗碱口服时毒性很小;但肠外给药较大剂量时,能使呼吸增强,然后逐渐减弱,于死亡前岀现抽搐现象。
3、小檗碱的致死原因,多由于呼吸麻痹;对心脏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4、曾有肌内注射黄连素引起过敏以及静脉滴注黄连素注射液剂量过大抑制心脏、扩张血管,进而诱发心源性脑缺氧死亡的报道。
5、中毒解救的一般方法为:出现过敏症状者给予抗过敏治疗,可口服扑尔敏4毫克,1日3次,或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毫克;出现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或过敏性休克时,可给予强心、吸氧,应用激素、针刺等中西医急救常规治疗。
禁忌1、中西药配伍禁忌:
(1)可以使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不宜同用。
(2)注射液与青霉素配伍极不稳定,不宜同用。
(3)黄连素是强碱性生物碱,与各种酸性药物均可产生沉淀,不宜配伍注射。
(4)利舍平可抑制黄连的降压作用,不宜同用。
(5)盐酸普萘洛尔可明显抑制黄连的降压作用,不宜同用。
(6)不宜与洋地黄类强心苷同用,可以导致血中强心苷的浓度升高,容易发生强心苷中毒。
(7)不宜与西药生物碱类药物阿托品、氨茶碱、咖啡因等联合应用,可使药物毒性增加,容易造成药物中毒。
(8)不宣与碘离子制剂、碳酸氢钠等碱性较强的西药、重金属药如硫酸亚铁、硫酸镁、氢氧化铝等配伍。
2、饮食禁忌:忌猪肉、冷水。
注意事项本品大寒,过量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化学成分本品主含小檗碱(黄连素),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非洲防己碱、吐根碱等多种生物碱;并含黄柏酮,黄柏内酯等。
药理作用本品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及除宋内氏以外的痢疾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肺炎杆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百日咳杆菌、鼠疫杆菌、布氏杆菌、结核杆菌也有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差;所含小檗碱小剂量时能兴奋心脏,增强其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大剂量时抑制心脏,减弱其收缩;小檗碱可减少蟾蜍心率,对兔、豚鼠、大鼠离体心房有兴奋作用并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有利胆、抑制胃液分泌、抗腹泻等作用,小剂量对小鼠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有加强作用,大剂量则对抑制过程有加强作用,有抗急性炎症、抗癌、抑制组织代谢等作用;小檗碱和四氢小檗碱能降低心肌的耗氧量;黄连及其提取成分有抗溃疡作用。
相关论述1、《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肠癖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2、《珍珠囊》:“其用有六:泻心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
3、《本草正义》:“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上以清风火之目病,中以平肝胃之呕吐,下以通腹痛之滞下,皆燥湿清热之效也。又苦先入心,清涤血热,故血家诸病,如吐衄溲血,便血淋浊,痔漏崩带等证,及痈疡斑疹丹毒,并皆仰给于此。”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1、治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常配苏叶,如苏叶黄连汤(方出《温热经纬》,名见《中医妇科学》),或配黄芩、干姜、半夏,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治胃热呕吐,配石膏,如石连散(《仙拈集》);治肝火犯胃所致胁肋胀痛、呕吐吞酸,配吴茱萸,如左金丸(《丹溪心法》);治脾胃虚寒,呕吐酸水,配人参、白术、干姜等,如连理汤(《症因脉治》)。
2、治泻痢要药,单用有效。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配木香,如香连丸;治湿热泻痢兼表证发热,配葛根、黄芩等,如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沦》);治湿热下痢脓血日久,配乌梅,如黄连丸(《外台秘要》)。
3、治三焦热盛,高热烦躁,配黄芩、黄柏、栀子,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治高热神昏,配石膏、知母、玄参、牡丹皮等,如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治热盛伤阴,心烦不寐,配黄芩、白芍、阿胶等,如黄连阿胶汤(《伤寒论》);治心火亢旺,心肾不交之怔忡不寐,配肉桂,如交泰丸(《韩氏医通》);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之吐衄,配大黄、黄芩,如泻心汤(《金匾要略》)。
4、治痈肿疔毒,配黄芩、黄柏、栀子同用,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治目赤肿痛,赤脉胬肉,配淡竹叶,如黄连汤(《普济方》);治胃火上攻,牙痛难忍,配生地黄、升麻、牡丹皮等,如清胃散(《兰室秘藏》)。
5、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如消渴丸(《普济方》),或配黄柏,以增强泻火之力,如黄柏丸(《圣济总录》);治肾阴不足,心胃火旺之消渴,配生地黄,如黄连丸(《外台秘要》)。
相关配伍1、黄连配吴茱萸:黄连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之功;吴茱萸能温胃暖肝、开郁散结、降逆止呕。二者配用,一寒一热,清温并施,既可清泻肝火,降逆和胃,又可清火调气散结。适用于肝火偏旺、肝胃不和之吞酸嗳腐、泄痢、胸胁作痛等症。临床上应用时,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常为6:1。
2、黄连配半夏:黄连苦寒降泄,善清泄胃热而燥湿,以开中焦气分之热结;半夏辛开,能温燥脾湿,祛痰降逆,以开中焦之湿结。二药配用,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辛开苦降以调其升降,且清热无碍祛湿,燥湿又无妨清热,能泻心消湿热之痞,化痰浊之结,使中焦得和,则诸症自愈。适用于痰热互结、气机失畅之胸腹闷胀、心下痞满、呕吐呃逆,胃热呕吐,或湿热痰浊、郁结不解之胸腹满闷、咳嗽痰多黏稠等。
3、黄连配大黄:二者均具有苦寒泄热之特性,但功效不尽相同。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善守;大黄气味重浊,泻火通便、凉血解毒,善下行。二药相须为用,一走一守,降火泻热,凉血解毒之力大增,既能清气分实热,又能泻血分火毒,且具有下结除滞、涤肠通便之功。适用于邪热内结之心下痞满,胃肠湿热火毒壅滞之腹痛下痢、或里急后重、或大便不爽,实热火毒上炎之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火热内盛、迫血妄行之发斑、吐衄、发狂等。
4、黄连配水牛角: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重在气分;水牛角清热凉血,重在血分。二药配用,可去气分血分及内外一切热邪。适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之高热神昏、发斑吐衄等。
5、黄连配阿胶:黄连泻心火而除烦热;阿胶滋肾水而补心血。二药配用,相辅相成,使水火既济,共奏滋阴清热、宁心安神之功。适用于热病伤阴、阴虚火旺之心神不宁、心烦不眠、骨蒸潮热等。
6、黄连配干姜: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而解火毒,厚肠止泄痢;干姜辛热,开结散寒,温胃散寒而化水气。二药配用,寒温并施,共奏泻热除痞、除寒积、清郁热、止呃逆、理胃肠之功。适用于寒热互结心下之胃脘痞满、嘈杂泛酸、不思饮食,上热下寒之食入即吐、腹痛肠鸣、下痢不止,及泄泻、痢疾而见寒热夹杂之证者。
7、黄连配黄柏:黄连、黄柏同为苦寒泻火燥湿之佳品,能治湿热诸证。黄连长于泻心火而除烦热,黄柏长于泻肾火而清湿热。二药相须为用,能相互协同以增强疗效,黄连得黄柏相助,功专于下,增强清热燥湿解毒之功,善于清肠止痢;黄柏得黄连相助,其燥湿解毒之力增强,尤以治下焦湿热疮毒之证为佳。适用于湿热痢疾,湿热下注之腿足湿肿热痛,湿疹等。
鉴别用药生黄连、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四者均能清热利湿,泻火解毒,主治胃肠湿热,泄痢呕吐,热盛火炽,高热烦躁,痈疽疔毒,口舌生疮,皮肤湿疮,耳目肿痛。然生黄连苦寒之性较强,长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适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热病,热盛火炽,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吐血、衄血,疔疮肿毒,口舌生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多用于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姜黄连能缓和苦寒之性,并增强其止呕作用,以治胃热呕吐为主,也可用于湿热中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萸黄连能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用治湿热郁滞肝胆,嘈杂吞酸;亦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胸脘痞满,泄泻或下痢。
相关药品黄连胶囊、加味香连丸、导赤丸、万氏牛黄清心丸、戊己丸。
相关方剂泻心汤(《金匮要略》)、左金丸(《丹溪心法》)、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清胃散(《脾胃论》)。
药膳食疗1、黄连白头翁粥:
(1)功效:清热解毒,凉血。专治中毒性痢疾等症。
(2)原材科:川黄连10克,白头翁5克,粳米30克。
(3)做法:将黄连、白头翁洗净,入砂锅,水煎。去渣取汁。另起锅。加清水400毫升,煮至米开花,加入药汁,煮成粥,待食。
(4)用法:每日3次,温热服食。
2、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1)功效:清热育阴。适用于热邪入营伤耗营阴心液。发热不已,心烦不得卧舌红绛而干,脉细数。
(2)原材料:鸡子黄枚,黄连12克,黄芩3克,阿胶9克,白芍3克。
(3)做法:将黄连,黄芩,阿胶,白芍分别洗净,除阿胶外,其余药材先放入煮锅内、先煮黄连、黄芩,白芍,加水8杯浓煎至3杯,去渣后,加阿胶烊化,再加入鸡子黄,搅拌均匀,煮熟即食。
(4)用法:每日分3次服。
3、黄连甘草汁:
(1)功效:清热燥湿、解毒杀虫。治疗百日咳,火眼口疮、热泻腹痛,肺结核,咽喉肿痛,咳嗽等症。
(2)原材料:黄连5克,甘草5克,白糖适量。
(3)做法:将黄连,甘草洗净,将洗净的黄连。甘草放入炖盅内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用小火蒸煮大约5分钟。取汁倒入杯中加入适量糖水,搅拌均匀等稍凉后即可饮用。
(4)用法:每日3次,温热服食。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炮制方法1、黄连: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薄片,晾干。生品常用于清心火,解热毒。
2、酒黄连:取黄连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酒黄连常用于清上焦头目之火。
3、姜黄连:取黄连片,加姜汁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姜黄连清中焦之火,善治胃热呕吐。
4、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清水,煎煮30min,去渣取汁,与黄连片拌匀,放置闷润,待药汁被吸尽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萸黄连可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
5、炒黄连:取黄连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取出放凉。炒黄连寒性较缓和,不易伤害脾阳。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密闭。
药材鉴别
鉴别1、本品横切面:
(1)味连: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其外有表皮,常脱落。皮层较宽,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中柱鞘纤维成束或伴有少数石细胞,均显黄色。维管束外韧型,环列。木质部黄色,均木化,木纤维较发达。髓部均为薄壁细胞,无石细胞。
(2)雅连:髓部有石细胞。
(3)云连: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2、取本品粉末0.25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0.2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三乙胺(3:3.5:1:1.5:0.5:1)为展开剂,置用浓氨试液预饱和2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4个以上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药材性状1、味连: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倒鸡爪状,习称“鸡爪黄连”;单枝类圆柱形,长36cm,直径2-8m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外皮剥落处显红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坚硬,折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髓部红棕色,有时中空。气微,味极苦。
2、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5-10mm。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
3、云连:多为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长2-5cm,直径2-4mm。
饮片性状1、黄连:为不规则的薄片,表面棕黄色或黄色,木部金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周边暗黄色,粗糙,有细小的须根。质坚硬,气微,味极苦。
2、酒黄连:形如黄连,色泽加深,微有酒气。
3、姜黄连:形如黄连,棕黄色,略具姜的辛辣气味。
4、萸黄连:形如黄连,色泽加深,有吴茱萸的辛辣气味。
5、炒黄连:形如黄连,呈棕黄色。
常见伪品混淆品:
马尾黄连为毛茛科植物唐松草属Thalictrumspp.数种植物的根茎及根。药材外形较类似。根细长,丛生于根茎上,形如马尾,故通称“马尾黄连”。根长10-16cm,直径约lmm,表面黄棕色或黄色,外皮松脆,易剥落而露出纤维状的黄色木质部,质较柔韧。气微,味苦。
伪品:
白屈菜:为罂粟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majusL的干燥全草。根呈圆锥形,土黄色或暗褐色,生多数须根。茎圆柱形,中空,表面黄绿色,有白粉,质轻,易折断。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者为羽状分裂,裂片先端钝,边缘具不整齐的缺刻,上面黄绿色,下面灰绿色,具白色柔毛,尤以叶脉为多。花瓣4片,卵圆形,黄色,常易脱落。蒴果细圆柱形,有众多细小、黑色具光泽的卵形种子。气微,味微苦。植物体新鲜时,折断后,流出红黄色乳汁。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
形态特征1、黄连:多年生草本。根茎呈黄色,分枝,密生须根。叶基生;有叶柄;叶片坚纸质,卵状三角形,3全裂;中央裂片有细柄,卵状菱形,顶端急尖,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表面沿脉被短柔毛。花草1-2,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有花3-8朵;总苞片通常3,披针形;萼片5,黄绿色,窄卵形;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雄蕊多数;心皮8-12,离生,有短柄。蓇葖果。种子7-8粒,长椭圆形,褐色。花期2-4月,果期3-6月。
2、三角叶黄连:根茎呈黄色,不分枝或少分枝,节间明显,密生多数细根,匍匐茎横走。叶片卵形,3全裂;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羽状深裂,深裂片多少彼此密接。花瓣近披针形,雄蕊短,仅为花瓣的1/2左右。
3、云南黄连:根茎黄色,节间密,较少分枝,生多数须根。叶片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形,先端长渐尖至渐尖,羽状深裂,深裂片彼此疏离,相距最宽处可达1.5cm。花瓣匙形至卵状匙形,先端钝。
分布区域1、黄连: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在湖北西部、四川东部和陕西南部有较大量栽培。
2、三角叶黄连:栽培于四川峨眉及洪雅一带海拔。
道地产区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北。
生长环境1、黄连:生于海拔1000-2000m山地密林中或山谷阴凉处。野生或栽培。
2、三角叶黄连:栽培于四川峨眉及洪雅一带海拔1600-2200m之间的山地林下。
3、云南黄连:生于海拔1500-2300m之间的高山寒湿的林荫下,野生或栽培。
生长见习黄连喜高山冷凉阴湿的环境。较耐寒,不耐炎热、忌干旱。最适宜生长温度17-22℃,冬季在冰雪覆盖下越冬,叶可保持常绿不枯。耐肥力很强;土壤以上泡下实,上层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的砂壤土,下层以保水保肥力较强、pH5.5-6.5黏壤土最适宜;黄连为阴地植物,有强大的叶面积群,可利用林间间隙照射的阳光,忌直射强光。
繁殖方式用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1、5月上旬种子成熟采收后,选择阴凉较平坦的山坡用树枝搭荫棚,雨水能自然淋入棚内,挖20cm深地窖,将种子与湿沙在客内层积贮藏。10-11月间种子裂口后撒播于高畦,用牛马粪覆盖。次年2月下旬在畦面搭矮棚遮荫,3月初出苗,拣去畦面落叶,并除净杂草。苗期5-6月间应追施速效性氮肥苗,10-11月间撒细碎牛马粪及火灰腐殖土以利越冬。于冬季砍树搭1.2m高荫棚,荫蔽度70%左右,棚内作1.6m宽高畦(厢),播种后第三年3月间幼苗长出4-6片真叶时移栽,行株距10cm×10cm,载深3-5cm。近年有用玉米间作与林间栽连技术。
2、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拔出杂草。栽植后,立即撒施少量牛马粪及熏土称刀口肥。每年早春、夏季种子收获后及冬季10-11月间各追肥1次,春夏以氮磷等速效性肥料为主,冬肥以牛马粪及熏土为主,施冬肥后应培土。第一、第二年培土约1cm,第三、第四年2-3cm。追肥前应除草,移栽后一二年苗小露地孔隙大,易生杂草,每年应拔草4-5次,四五年生黄连已封垄,结合追肥每年拔草3次。搭棚栽连,当年5月种子采收后应揭去盖棚敞阳,抑制叶的生长,促使根茎充实;林间栽连,栽后第三年开始冬季应修枝亮棚,使荫蔽度由栽连时的70%左右降低到20%-30%。
病虫防治1、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应降低荫蔽度增加光照并可用石硫合剂防治。
2、虫害有蛴螬、蝼蛄等,可诱杀。早春有麂子、锦鸡为害花苔和种子,应围以篱笆,加强人工捕杀,减轻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