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圈

发信息

  • 发布
  • 管理

温病忌汗但喜汗解

作者:zykzrys发布日期:2024-05-17 语言朗诵 评论

李士懋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由于温病初起即属郁热,邪热在肺而不在肌表,非汗法所宜,故温病忌汗。吴鞠通曰:“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叶氏于《幼科要略》云:“夫风温春温忌汗”。

既然温病忌汗,何以叶氏又云:“在卫汗之可也”?此汗,非汗法,而是测汗法。测汗,是据汗以测病情转归的重要方法。

测汗一词,首见于叶氏《吴医汇讲·温热论治篇》:“救阴不在补血,而在养津与测汗”。王孟英未解其意,改为“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谬将测字删去,不仅湮没了叶氏测汗法这一重要学术思想,也使原文“反而晦涩费解”。

据以测病之汗乃指正汗。所谓正汗,其标准有四:微微汗出、通身皆见、持续不断、随汗出而热衰脉缓。四者相关,不可分割。

测汗一词,虽为叶桂首倡,然其理论渊源却出自《伤寒论》。太阳中风本自汗,然仲景于桂枝汤将息法中五次言汗,孜孜以求者乃正汗。正汗出现的机理有二:一是阳气的蒸化;一是阴精的敷布,此即“阳加于阴谓之汗”。卫分证因肺气胰郁,卫不宣,津不敷,故尔无汗;热郁而伸时,又可迫津外泄而自汗。待予辛凉之剂清透后,正汗乃见。据此汗,可推知肺郁已解,气机畅达,郁热得透,阳施阴布,其病乃愈。这就是温病忌汗又最喜汗解之理,也即叶氏所说的:“在卫汗之可也”。正如赵绍琴所说的:“汗之,是目的,而不是方法”。

测汗法不仅适于卫分证,对气、营、血各个阶段尽皆适用。当热结胃肠而壮热无汗、肢厥脉沉时,用承气汤逐其热结,往往可见汗出而脉起厥回。这正是由于热结已解,气机通畅,阳施阴布之结果,据此汗可推知已里解表和矣。当热陷营血而灼热肢厥无汗时,清营凉血之后亦可见正汗;当阴液被耗而身热无汗时,养阴生津之后,亦可见正汗,此为阴液来复之表现。金寿山云:“大多数温病须由汗出而解……在气分时,清气分之热亦能汗解;里气通,大便得下,亦常能汗出而解;甚至在营分、血分时,投以清营凉血之药,亦能通身大汗而解”。假如说辛凉之剂因辛能散而涉发汗之嫌,那么承气汤、清营汤、清瘟败毒饮、加减复脉汤等,绝无发汗作用,服后反可汗出,这正是邪退正复,气机通畅,阳施阴布之结果。恰如章虚谷所说:“测汗者,测之以审津液之存亡,气机之通塞也”。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温病忌汗但喜汗解】:http://www.jkzj.cn/zy/34844.html。作者: 小编,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中医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8175151895

请手机扫码访问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