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圈

发信息

  • 发布
  • 管理

辨治面热验案二则

作者:zykzrys发布日期:2024-05-11 语言朗诵 评论

任海涛 湖北中医药大学

发热一症包括全身发热和局部发热,虽为常见之症,但其病因病机比较复杂,故治疗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跟师戴天木教授,目睹其治愈两例面部发热病人,今总结如下。

案1

江某,男,22岁,2010年11月22日初诊。患者一周前拔右下智齿后即感右侧面颊部、耳后、颈胸部发热不退,伴咽痛,夜间体温38℃,次日微减,经西医消炎治疗三天后无明显改善。现口苦,咽干,口中有异味。舌红,中根部苔薄黄,边有齿印,脉数,左细右弦。辨为邪在少阳阳明,化火伤阴,立少阳阳明两解、养阴透热之法。方以小柴胡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柴胡15克,黄芩15克,法半夏10克,党参15克,蒲公英30克,板蓝根20克,连翘20克,金银花15克,地骨皮15克,知母15克,鳖甲15克,青蒿10克,丹皮15克,生地15克,甘草10克。5剂,水煎服。服完3剂面热及身热即退,余症亦随之而除。

按:《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伤寒论》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伤寒论》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今患者因拔右下智齿,而引起右侧面颊部、耳后、颈胸部发热不退,兼见口苦,咽干,目眩,属少阳与阳明合病。阴液耗伤,邪伏阴分,伏热偏甚,故夜间低热,次日微减。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此时阴液虽虚,但不能纯用养阴之品,以免滋腻太过而留邪;又非纯属实火,故亦不能任用苦寒,以免化燥伤阴。法当少阳与阳明同治,养阴与透热并进。故以小柴胡汤去姜、枣,和解少阳,扶正祛邪,加甘寒之金银花、蒲公英兼泻阳明之热;板蓝根、连翘以清热解毒利咽;合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加地骨皮入阴分以清虚热。诸药合用,共奏两解少阳阳明,养阴透热之功。方证合拍,故收佳效。

案2

黄某,男,42岁,2010年12月30日初诊。颜面发热3月余。近3月来颜面生疮,面热如醉,西医用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现觉咽喉及舌中疼痛难忍,口干喜冷饮,口苦,夜眠不安,纳少,小便黄,大便难;望之满面通红,有散在痤疮,扪之灼热。舌痛,舌质深红,苔黄,脉数而有力。辨为心火亢盛,热在气血,治以清热泻火,气血两清之法,方以泻心汤合白虎汤、犀角地黄汤加减:黄连9克,黄芩10克,大黄6克,石膏30克,知母20克,生地10克,板蓝根15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水牛角15克,天花粉20克,甘草6克。7剂,水煎服。

患者药后复诊,诉服药5剂,面热尽退,困扰数月之失眠及它症亦随之而愈。

按:《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又心主血,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与小肠相表里。心火炽盛,邪热上扰,故面赤生疮,舌红而痛;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主泌别清浊,热移小肠则小便色黄;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上循于面,阳明热盛,故见颜面发热,口干喜冷饮,大便难;心主血脉而藏神,热扰心神,故夜眠不安。今热既在气分又内扰血分,故宜气血两清,心胃同治。方以泻心汤清心泻火,直折亢阳;白虎汤清阳明气分之热;犀角地黄汤清心凉血;加板蓝根解毒利咽,天花粉清热生津止渴。诸药合用,使胃热得清,心火得降,邪热得解,气血调和,故面热告退。

以上面热两案,一者少阳阳明同治,兼滋阴清热;一者心胃同治,兼凉血清热,实为同病异治之例也。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辨治面热验案二则】:http://www.jkzj.cn/zy/34131.html。作者: 小编,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中医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8175151895

请手机扫码访问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