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莉 高敬力 孟宪红 郝瑞芳 河北省鸡泽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高社光,以善治疑难杂症和外感热病而著称。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跟师所见4则病例介绍如下。
案1食滞中脘,胃失和降不得卧
刘某某,女,56岁,于2009年12月3日初诊。患失眠年余,曾服养心安神中成药罔效,靠服西医安眠药每晚勉强入睡两三个小时,刻诊:晚上入睡困难,白天精神困顿,伴有胸脘胀闷,头晕欲呕,呃逆酸腐,纳食欠馨,晚餐多食更是辗转不安,甚则彻夜难免,大便黏滞不爽,舌暗红,苔白厚腻,脉弦滑。证属食滞中脘,胃失和降,浊气上逆,阳不入阴。治宜越鞠保和丸加减:炒苍术10克,焦三仙各15克,香附10克,炒栀子6克,茯苓15克,炒枳实15克,半夏12克,陈皮10克,炒莱菔子12克,莲子心10克,大黄炭3克。5剂,水煎服,晚饭后服第一煎,早饭后服第二煎。
二诊时停服西药安眠药已能入睡,但睡不踏实,胸脘胀闷已减,纳食有增,大便通畅,舌偏暗红,苔白厚腻,脉弦细滑。原方去莲子心、大黄,加丹参15克,生薏仁30克,再进10剂,诸症消失,纳眠俱香。用越鞠保和丸6克,日3次,以善其后。半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案2痰湿中阻,胃失和降不得卧
谭某某,男,54岁,于2009年03月12日初诊。患失眠3年余,曾服西药及归脾丸、朱砂安神丸、七叶安神片等中成药不效,近一个月来,因应酬喝酒较多,渐至彻夜达旦,不能入寐,伴有头晕耳鸣,精神恍惚,身困乏力,恶心欲呕,胸脘痞闷,形体肥胖,舌微红暗,苔白腻,脉沉弦滑。证属痰湿中阻,胃失和降,阴阳不交而致不寐。治宜豁痰理气,和胃安神。方用导痰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法半夏15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枳实12克,胆南星6克,全瓜蒌20克,薤白10克,菖蒲10克,郁金12克,远志10克,炒枣仁15克,佛手10克,枳椇子15克,炙甘草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每晚能睡三四个小时,但易醒,呕恶已减,精神较前明显好转,胸脘渐畅,舌苔白腻,脉沉弦滑。原方去佛手,加炒谷芽、炒麦芽各15克,再服14剂,水煎服。
三诊:药后睡眠佳,纳食香,精神爽,诸症若失。继以香砂养胃丸以善其后,调理月余,临床痊愈。
案3寒热错杂,中焦痞塞不得卧
张某,男,52岁,于2010年5月6日就诊。患失眠证半年,每晚仅睡二三小时,伴见头晕神疲,恶梦纷纭,虽服多种养心安神之品,未收寸效。刻诊:症如前述,兼见脘腹胀闷不舒,纳食不香,呃逆嗳气,口干不欲饮,大便稀,日二三次,矢气频仍,舌苔厚腻,脉弦滑小数。辨证为寒热错杂,中焦痞塞,胃气失和,心神被扰。即张景岳曰:“今人有过于饱食,或病满者,卧必不安,此皆为胃气不和之故。”治宜辛开苦降,寒热并施,和胃安神。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法半夏15克,黄芩10克,干姜10克,黄连6克,人参10克,炒枳壳12克,远志10克,茯苓15克,焦三仙各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5枚。进3剂,诸症有减,每夜能睡四五个小时;又进7剂,诸症消失,夜寐正常。
案4中焦浊热,胃失和降不得卧
金某某,女,48岁,于2010年4月12日初诊。患失眠约一年,伴见头晕、健忘、身疲乏力,曾服健脾养心、镇静安神之品百余剂,非但不效,且病情日渐加重。刻诊:症如前述,兼有精神恍惚,心悸易惊,脘腹胀满,纳欠馨,矢气多而味重,大便干结难解,口中浊气熏人,舌红苔黄厚,脉沉弦有力。此乃中焦浊热,腑气不通,胃失和降,浊热上扰,心神不宁之证。治宜泄热通腑,和胃安神。方用小承气汤合小陷胸汤加减:大黄10克(后下),枳实10克,厚朴10克,瓜蒌15克,半夏12克,黄连6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炒谷、麦芽各15克。水煎服,日1剂。药后排稀便日2~3次,共服10余剂,纳眠俱佳。后以保和丸调理月余诸症未复发。
按:《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指出阳明胃气本应下行为顺,今胃气不得下行而上逆,可导致不得安卧。因胃络通于心,脾胃又为升降之枢纽,为心肾相交,水火交济之处,胃失和降,阳不得入于阴,而卧不安寐。
“胃不和则卧不安”,对临床治疗失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引起“胃不和”的病因多端,不可执半夏秫米汤治而不变。高社光认为,任何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功能失调都可致不寐,“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引申为“五脏不和则卧不安”。临证应守其法而不拘其药,权衡达变,圆机活法。上述四案,虽均有胃不和之证,但病机各异,故治法遣方用药有别,且均收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