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丸
《医统》卷五十:巴戟天丸
巴戟天(去心)半两,石菖蒲1两,地骨皮1两,白茯苓(为末作糊)1两,远志(制)1两,白茯神1两,人参3钱。
上为末,粘米粉同茯苓末作糊,以菖蒲汤调为丸,如梧桐子大。
令人聪明善记。主健忘。
每服30丸,酒、白汤任下,1日3次。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一八七:巴戟天丸
巴戟天(去心)2两,熟干地黄(焙)1两半,枸杞子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甘菊花(择)2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益真气,长肌肉,悦颜色,美食明目。主
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巴戟丸”。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巴戟天丸
巴戟天(去心)1两,沉香(锉)半两,山芋1两,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1两半,茴香子(炒)1两,茯神(去木)1两,五味子1两,海桐皮(锉)1两,牛膝(洒浸,切,焙)1两半。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补虚损,益正气。主
每服15-20丸,空心、食前盐汤或温酒送下。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巴戟天丸
巴黄丸
巴戟天1分(粳米同炒微黄,去心),川大黄1两(锉碎,微妙)。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肾脏实热,风毒上攻,头面虚肿,下注脚膝沉重,行履艰难;脚气由于酒毒危甚者。
巴黄丸(《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九)。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巴戟天丸
巴戟天半两(穿心者),破故纸半两(炒),舶上茴香半两(炒),黑附子1两(去皮脐,锉,盐炒)。
上为末,用好酒熬一半成膏,留一半搜拌为丸,如梧桐子大。
肾脏虚久冷,脐腹疼痛,饮食无味,及腰膝疼痛,少力,精虚梦泄,耳内蝉鸣。
每服20丸,空心、食前荆芥盐汤送下。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巴戟天丸
巴戟天(去心)半两,补骨脂(炒)半两,茴香子(舶上者,炒)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盐炒)1两。
上为末。用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肾脏久虚,心腹冷痛,饮食无味,腰膝酸疼,烦倦少力,时多梦泄,耳内虚鸣。
每服20丸,空心、食前盐汤或盐酒任下。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巴戟天丸
巴戟朝天(去心,微炒)1两,山茱萸1两,龙骨(研如粉)1两,肉苁蓉(酒浸,研如膏)1两,韭子(微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补骨脂(炒)2两,茴香子(炒)2两。
上8味,除膏外,捣罗为末,渐次入苁蓉含内研匀,炊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暖下元,益精髓,壮阳益气。主
每服15-20丸,空心、盐汤或温酒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