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圈

发信息

  • 发布
  • 管理

川芎茶调散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作者:zykzrys发布日期:2024-02-13 语言朗诵 评论
导读

中药方剂“川芎茶调散”。处方:川芎120g 白芷60g 羌活60g 细辛30g 防风45g 薄荷240g 荆芥120g 甘草60g。性状:为暗黄色的粉末;气香,味辛、微苦。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功能主治:疏风止痛。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用法用量:饭后清茶冲服,一次3~6g,一日2次。注意:孕妇慎服。贮藏:密闭,防潮。处方:……

川芎茶调散

《中国药典》:川芎茶调散

处方

川芎120g 白芷60g 羌活60g 细辛30g 防风45g 薄荷240g 荆芥120g 甘草60g

性状

为暗黄色的粉末;气香,味辛、微苦。

炮制

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

疏风止痛。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用法用量

饭后清茶冲服,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

孕妇慎服。

贮藏

密闭,防潮。

摘录
《中国药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川芎茶调散

处方

川芎(四两) 荆芥穗(四两) 细辛(去心.一两) 白芷(一两) 甘草(一两) 羌活(一两) 防风(去芦.一两半) 薄荷(蜜炙.八两)

功能主治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言语声重。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

处方

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香附子(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丈夫、妇人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注,太阳穴疼,但是感风气,悉皆治之。

常服清头目。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川芎茶调散

别名

茶调散(《世医得效方》卷十)。

处方

薄荷叶(不见火)240克 川芎 荆芥(去梗)各120克 香附子(炒)250克(别本作细辛去芦30克)防风(去芦)45克 白芷 羌活 甘草(爁)各60克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

疏风止痛。主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作止无时,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用法用量

每服6克,食后用茶清调下。

备注

方中川芎善治少阳经头痛(头项两侧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脑、前额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眉棱、额骨痛),均为主药;荆芥、薄荷、防风升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香附行气宽中,兼能疏风(现配方多用细辛,祛风散寒止痛),配合荆、防、薄荷,增强疏风止痛之效;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使升散不致耗气;用茶清调服,乃取茶叶苦寒之性,既能上清风热,又能监制风药过于温燥升散,使之升中有降。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止痛之功。

按:本方用法,《世医得效方》卷十作"每服6克,葱白、茶清调下;用葱涎调贴两太阳穴,除痛甚者特效。又用朴消少许,吹入鼻中立愈。左痛吹右,右痛吹左。"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川芎茶调散

别名

茶调散、茶调汤、川芎茶调饮

处方

薄荷叶(不见火)8两,川芎4两,荆芥(去梗)4两,香附子(炒)8两(别本作细辛去芦1两),防风(去芦)1两半,白芷2两,羌活2两,甘草(爁)2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清头目。主偏正头痛,伤风壮热,肢体烦疼,风热隐疹。

临床应用

偏头痛:作者用《局方》川芎茶调散原方治疗126例偏头痛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有效率达83.3%。患者偏头痛为阵发性,可以固定或交替发作,右侧多于左侧,且都伴有神经忧郁状态。

用法用量

茶调散(《得效》卷十)、茶调汤(《医方类聚》卷八十二引《经验良方》)、川芎茶调饮(《不居集》下集卷二)。

各家论述

《医林纂要》:薄荷辛寒,轻虚上浮,上清头目之风热,旁搜皮肤之湿热,中去肝胆之虚热,下除肠胞之血热,此用以为君药,所谓“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也”。荆芥辛苦温,上行祛头目之风,除经隧之湿,去血中之风湿郁热,此以佐薄荷而为臣。芎穷甘辛,行血中之气,排筋骨之湿,上通巅顶,下彻血海,为厥阴肝经表药;羌活苦辛,此以祛太阳之风热;白芷辛温,此以祛阳明之风热;防风辛甘,缓肝补肝,以防风淫之内侵,故曰防风,其祛风不拘经络,无所不到;细辛辛温,达肾气,使上行以清耳目,主治少阴头痛;甘草以补土和中;茶叶甘苦寒,轻清上浮,能升清阳于上,而降浊阴于下,聪明耳目,开爽精神,虽非风药,而能助诸药,以散风除热,清头目。

摘录
《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银海精微》卷上:川芎茶调散

处方

川芎1两,防风1两,羌活1两,甘草1两,石决明1两,木贼1两,石膏1两,炒荆芥1两,菊花1两,薄荷叶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一切热泪,眼弦湿烂。

用法用量

每服2-3钱,食后茶送下。

摘录
《银海精微》卷上

《医学心悟》卷四:川芎茶调散

处方

川芎(酒拌)1两,荆芥1两,白芷1两,桔梗(炒)1两,甘草1两,黄芩(酒炒)1两,川贝母(去心)1两,黑山栀2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通窍清热。主鼻渊,鼻中常出浊涕,源源不断。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陈松萝细茶调下,1日3次。

摘录
《医学心悟》卷四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

组成

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各120g), 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各60g) ,细辛一两(30g) ,防风去芦一两半(45g) ,薄荷不见火八两(240g)。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食后清茶调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

疏风止痛。

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方解

本方所治乃为风邪外袭,阻遏清阳所致。风邪外袭,上犯头目,故头痛目眩,由于风性数变,故其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或牵引眉棱骨痛,若头痛作止无时,称为头风。风邪束表,卫阳不宣,邪正抗争,则恶寒发热,肺气不利,则鼻塞,舌苔薄白,脉浮为风邪外袭之征。治宜散风邪,止头痛。因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方中用川芎祛风止痛,为治各经头痛的要药,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两侧或巅顶痛),又辛散活血止痛,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为君药。薄荷、荆芥辛散轻扬,疏风止痛,清利头目,且薄荷用量独重,以其辛凉之性,制其诸风药之温燥,为臣药。羌活、白芷、细辛、防风疏风散邪治头痛。其中羌活镇痛力强,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白芷善通窍止痛,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细辛散寒止痛,长于治少阴经头痛(头痛连齿),并宣通鼻窍,防风疏风解表,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缓和风药之燥性,服时用清茶调服,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使升中有降,不致升散太过,共为使药。诸药合用,疏风药众,止痛效宏,又引经用药,诸经头痛均治。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风邪头痛的常用方,以头痛,鼻塞,脉浮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所致的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所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为患者。

注意

本方辛散药物较多,故凡久病气虚、血虚,或肝肾不足,阳气亢盛之头痛,则非本方所宜。

菊花茶调散(《医方集解》):即川芎茶调散原方加菊花一钱(3g)僵蚕三分(lg)共为细末,每服二钱(6g).食后清茶调服。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主治:风热上攻,头晕目眩及偏正头痛。

本方在川芎茶调散的基础上,加菊花、僵蚕以散风热,故对偏正头痛及眩晕而偏于风热者较为适宜。

本方的服法是饭后用清茶调服。其因:一是本方药多为风药,辛温升散,清茶苦凉,能清上降下,既能清利头目,又制风药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升有降。二是本方药物大部分含有挥发成分,入煎剂时,易失去有效成分,使药效降低,故用清茶调服,以保护挥发性成分不致丢失。现临床将此方多制成袋泡茶剂,以保护挥发性成分不致丢失,且浸出率高、简便易行,故中药袋泡茶剂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方歌

川芎茶调用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川芎茶调散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http://www.jkzj.cn/zy/28192.html。作者: 小编,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中医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8175151895

请手机扫码访问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