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六一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黄耆六一汤
黄耆汤(《普济方》卷二二九)。
黄耆(去芦,蜜炙)180克 甘草30克
上药哎咀。
补气生津。治诸虚不足,肢体劳倦,胸中烦悸,唇口干燥,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欲发疮疖,或病痈疽后而渴者。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大枣1枚,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局方》卷五(宝庆新增方):黄耆六一汤
黄耆汤、黄耆饮
黄耆(去芦,蜜炙)6两,甘草(炙)1两。
平补气血,安和脏腑。主气虚津伤,肢体劳倦,口常干渴,面色萎黄,不思饮食;或先渴而后生疮疖,或患痈疽之后而口渴;或卫虚自汗;或痔漏脓水不绝。
黄耆汤(《普济方》卷二二九)、黄耆饮(《证治要诀类方》卷二)。
《外科正宗》卷三:黄耆六一汤
黄耆(半生,半蜜水炒)6钱,甘草(半生,半炙)1钱5分,人参1钱。
流注溃后,脓水出多,口干作渴,烦躁不宁。
水2钟,煎8分,食远服。
《外科精要》卷下:黄耆六一汤
绵黄耆6两(用淡盐水润,饭上蒸),粉草1两(半生半炙)。
上为末。
治渴补虚,免痈疽。主渴疾痈疽,溃后作渴。
每服2钱,侵晨、日午以白汤调下;不应,作大剂,水煎服。古人号黄耆为羊肉,可见其能补也。
《直指》卷九:黄耆六一汤
黄耆(炙)6钱,甘草(炙)1钱,白术3钱,白芍药3钱。
上为粗末。
虚劳自汗。
每服2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朱氏集验方》卷一:黄耆六一汤
黄耆、当归、甘草各等分。
风湿相搏,肌肉瞤动。
本方治上症,宜先服渗湿汤,次用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