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阳救急汤
《伤寒六书》卷三:回阳救急汤
熟附子 干姜 人参 甘草 白术 肉桂 陈皮 五味子 茯苓 半夏
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治寒邪宜中阴经,恶寒,四肢冷厥,战栗腹疼,吐泻不渴,蜷卧沉重,或手指甲唇青,或口吐涎沫,或脉来沉迟无力。
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临卧入麝香0.1克调服。
呕吐涎沫或小腹痛,加盐炒吴萸;无脉者,加猪胆汁5毫升;泄泻不止,加升麻、黄耆;呕吐不止,加姜汁。
《伤寒六书》卷三:回阳救急汤
回阳急救汤、回阳返本汤
熟附子5分,干姜5分,人参5分,甘草1钱,白术1钱,肉桂、陈皮、五味子、茯苓、半夏。
寒邪直中阴经真寒证。
回阳急救汤(《寿世保元》卷二)、回阳返本汤(《镐京直指》)。方中肉桂、陈皮、五味子、茯苓、半夏用量原缺。《寿世保元》本方用大附子(制)八分,干姜八分,人参二钱,肉桂五分,半夏二钱,五味子四分,白茯苓三钱,甘草(炙)八分,陈皮钱半。方中白术,《寿世保元》作白米(炒)一撮。
呕吐涎沫,或小腹痛,加盐炒吴萸;无脉者,加猪胆汁1匙;泄泻不止,加升麻、黄耆;呕吐不止,加姜汁。
1.《医方集解》:此足三阴药也。寒中三阴,阴盛则阳微,故以附子、姜、桂辛热之药祛其阴寒,而以六君子温补之药助其阳气;五味合人参可以生脉;加麝香者,通其窍也。
2.《重订通俗伤寒论》何秀山按:少阴病下利脉微,甚则利不止,脉厥无脉,干呕心烦者,经方用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然不及此方面面顾到。故俞氏每用之奏功。揣其方义,虽仍以四逆汤加桂温补回阳为君;而以《千金》生脉散为臣者,以参能益气生脉,麦冬能续胃络脉绝,五味能引阳归根也;佐以白术、二陈健脾和胃,上止干呕,下止泻痢;妙在使以些许麝香,斩关直入,助参、术、附、桂、麦、味等温补收敛药用,但显其助气之功,而无散气之弊矣。此为回阳固脱,益气生脉之第一良方。廉勘:此节庵老名医得心应手之方。凡治少阴中寒及夹阴伤寒,阳气津液并亏,及温热病凉泻太过,克伐之阳,而阳虚神散者多效。妙在参、术、附、桂与麝香同用。世俗皆知麝香为散气通窍之药,而不知麝食各种香药,含莫咀华,蕴酿香精而藏于丹田之间。配合于温补回阳之中,殊有卓识。吴鞠通辄诋其谬,亦未免所见不广,信口雌黄者矣。以余所验,服此方后,脉渐渐缓出者生,不出者死,暴出者亦死,手足不温者亦死。若舌卷囊缩,额汗如珠不流,两目直视者速死。
明·《伤寒六书》: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汤,出自明·《伤寒六书》。本方原名“回阳救急方”。
熟附子三钱(9克)、干姜二钱(6克)、肉桂一钱(3克)、人参三钱(9克)、白术三钱(9克)、茯苓三钱(9克)、半夏三钱(9克)、陈皮三钱(9克)、甘草二钱(6克)、五味子三钱(9克),麝香三厘临服时加入汤内调服(0.1克),生姜三片
水煎服。
回阳救逆,益气复脉。
主治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症见四肢厥冷,恶寒踡卧,吐泻腹痛,口不渴,神衰欲寐,或身寒战栗,或指端口唇发绀,或口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甚或无脉。
本方由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再加肉桂、五味子、麝香组成。方中附子除干姜外,与肉桂共举温壮元阳之功,以助祛寒破阴之效;人参与五味子相合有益气生脉之功;麝香走窜而通窍醒神,能使药力四达。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老年难治性肺炎、慢性泄泻等证属阳虚的病症。实验研究表明,回阳救急汤具有强心、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降压,增加冠脉流量和心排血量,保护缺血心肌,增加尿量,改善肢冷、发绀、出汗等症状,止痛、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与生姜,三阴寒厥建奇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