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室介绍
创伤骨科成立于1957年,是北京积水潭医院建立最早的骨科临床科室之一。创伤专业组建立后,逐步建立创伤专业、急诊与病房工作的医疗、护理常规,并承担北京市乃至国内重大抢救任务。2010年10月,列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
创伤骨科在新街口院区、回龙观院区及新龙泽院区均设有病房,共有病床191张。拥有医生人数63人,护士人数70人,正主任医师18人,副主任医师26人,博士31人,硕士14人;平均年门、急诊量超过10万人次,平均年手术量超过1万人次。作为全国知名的创伤骨科中心,每年接待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翻修以及并发症处理的患者。
其中,新龙泽院区设有病床50张,医生13人,其中正高4人,副高4人,主治1人,住院医师1人,护士17人,以诊治四肢骨关节创伤为主要临床任务和研究方向,拥有骨盆髋臼、肘关节、肩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足踝、骨质疏松、老年骨折、机器人导航、骨感染不愈合、外固定架、ERAS加速康复外科、区域急救救治、创伤康复等十多个国际水平学术专业组。各个专业组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或领导地位。
(二)科室优势/特色:
创伤骨科以诊治四肢骨关节创伤为主要临床任务和研究方向,拥有骨盆髋臼、肘关节、肩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足踝、骨质疏松、老年骨折、机器人导航、骨感染不愈合、外固定架、ERAS加速康复外科、区域急救救治、创伤康复等十多个国际水平学术专业组。各个专业组均做出了大量相关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或领导地位。作为北京市创伤烧伤急救中心的重要组成科室,担负着北京乃至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多发、严重创伤抢救任务,还随时派出人员配合国家在各地的重要应急救治任务。作为全国知名的创伤骨科中心,每年要接待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翻修以及并发症处理等患者,并诊治。80 年代后期,创伤骨科在国内首先引进AO内固定理论与技术,从1989年开始每年举办AO学习班,为全国创伤骨科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科骨干。近10余年来,每年还举办多个专业的学习班,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吴新宝教授担任国际骨科内固定学会(AO\ASIF)中国区主席、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促会加速康复外科学会创伤骨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科康复专家委员会创伤康复组组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主任委员等职务。王满宜教授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5年3月,接任AO创伤亚太区主席。
在科研方面,创伤骨科获国家863、“十二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首发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北京市科技进步、科技新星等多项资助。“骨科框架导航技术的临床应用”获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课题组长单位。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骨创伤智能微创化手术技术装备研制与应用示范”。“不稳定骨盆骨折移位的影像学测量与诊断”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等一系列科研项目。近年来肘关节损伤的系统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先后获得北京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同时在临床大量应用及推广,获益患者达万人以上。
2002年创伤骨科率先在国内开展骨科框架导航技术的科学研究,作为联合团队的重要成员,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脊柱外科微创手术(CAMISS)的理念,创建了以影像导航和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智能骨科手术体系。该系统拥有完全自主产权,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产品,误差不到1毫米,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进一步开展复位机器人的研究以及导航和机器人在全身其他部位骨折应用研究及开发,如骨盆、肘关节、足踝等,获得多项国家级的基金资助,多个项目已有阶段性成果或突破。历年来,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24项,厅局级科技奖10余项。
近年来,创伤骨科开展老年髋部骨折的研究,创立了一种独特且实用的共管模式,多科室合作,大大缩短了患者术前等待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很大程度提高了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国内率先将ERAS(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创伤骨科,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获得首发重点项目及创新项目资助,建立了全国大数据中心,陆续发表了数个临床共识。在创伤急救方面也加强了科研和人才培养,承担着首发重点项目“区域性严重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研究”,科室有5人参加国际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的培训并获得美国外科医学院的资质认证。另外,紧密联系学科发展方向及临床需求,开展了创伤智能微创化手术、骨折的术后康复、肢体重建、感染、骨质疏松、足踝,以及护理等多个方面的研究。